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 > 第393章 蒸汽火车问世,惊呆大明皇帝们!

第393章 蒸汽火车问世,惊呆大明皇帝们!(1/2)

    第393章 蒸汽火车问世,惊呆大明皇帝们!

    【半年后,御书房内静谧无声,唯有朱由检批阅奏章时毛笔摩挲纸张的沙沙声。】

    【如今的大明,早已不是昔日模样,处处焕发着蓬勃生机。】

    【红薯、玉米、土豆这些外来作物,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开来。】

    【曾经为温饱发愁的百姓,如今望着家中堆满粮食的谷仓,脸上满是富足与喜悦。】

    【田野里,玉米秸秆在风中沙沙作响,红薯藤蔓肆意蔓延,土豆在土里悄悄膨大。】

    【它们成为了百姓餐桌上的主食,也成为了大明繁荣的基石,百姓从此不再为吃穿发愁。】

    【朱由检一纸令下,取消农税,这一举措如春风拂过大地,百姓们的生活压力骤减。】

    【越来越多的孩子呱呱坠地,短短几年间,大明人口增长了1亿。】

    【城市、乡村处处充满着欢声笑语,新生婴儿的啼哭与孩童的嬉闹交织。】

    【为这个古老的国度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自行车、胶底鞋的问世,彻底改变了百姓的出行方式。】

    【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骑着自行车穿梭的身影,轻巧便捷的自行车,让百姓告别了以往的长途跋涉之苦。】

    【胶底鞋柔软舒适,不仅耐磨,还能应对各种路况,无论是田间劳作,还是进城赶集,百姓的双脚都得到了悉心呵护。】

    【出行变得前所未有的轻松。】

    【大明银行在经济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合理调控市场,犹如一只无形的大手,稳定着大明的经济秩序。】

    【商人不再为资金周转发愁,百姓的积蓄也有了安全的存放之处。】

    【在银行的助力下,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国库收入稳步增长,为大明的各项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蒸汽机的发明,更是为商业生产带来了井喷式的发展。】

    【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从纺织业到制造业,各类商品如潮水般涌向市场,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远销海外,让大明的威名远扬四方。】

    【朱由检放下手中奏章,抬眼望向窗外,目光中满是欣慰与期许。】

    【徐光启一路脚步匆匆,神色难掩激动,还未踏入御书房,洪亮的声音便已传了进去:“陛下!陛下!”】

    【朱由检闻声,放下手中朱笔,抬眼望去,见是徐光启,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徐卿,可是蒸汽火车有消息了?”】

    【徐光启快步上前,跪地行礼,声音中带着兴奋的颤音:“陛下,大喜啊!蒸汽火车已然建造成功!”】

    【朱由检闻言,龙颜大悦,猛地站起身来:“好!好!朕这就带领群臣前去观赏!”】

    【不多时,朱由检在一众大臣的簇拥下,来到了停放蒸汽火车的场地。】

    【只见那蒸汽火车静静停在铁轨之上,庞大的车身犹如一头钢铁巨兽。】

    【锃亮的黑色外壳,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冷冽的光。】

    【巨大的烟囱直直耸立,偶尔冒出几缕白色蒸汽,仿佛是巨兽在吞吐着云雾。】

    【车轮又大又厚,稳稳地支撑着整个车身,彰显着力量感。】

    【户部尚书杨嗣昌率先开口,眉头微皱,满脸疑惑:“这黑黝黝的大家伙,模样倒是奇特,只是不知究竟能有何用?”】

    【礼部尚书钱谦益附和道:“是啊,如此巨大,难道是用来运输货物的?可马车也能运货啊。”】

    【兵部尚书陈新甲小声猜测:“莫不是用于行军打仗?但看着也不像啊。”】

    【工部尚书孙元化则仔细打量着蒸汽火车,眼中满是好奇:“这构造如此精妙,其中原理怕是值得好好研究。”】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对这蒸汽火车的用途充满了好奇与疑惑,现场一片嘈杂。】

    ……

    洪武位面

    朱元璋皱着眉,围着“看”了半天,猛地啐了一口:“这黑不溜秋的铁疙瘩,长得比攻城的投石车还怪异,能有啥用?难不成是想拿它撞城门?”

    刘伯温捻着胡须,沉思良久后说:“陛下,此乃奇物,或许是借助蒸汽之力,能冲撞敌阵,威力恐怕比千军万马还强。”

    徐达摸了摸腰间的佩刀,一脸疑惑:“就这玩意儿,能比我的骑兵还厉害?我看它跑起来都费劲,怎么杀敌?”

    朱元璋大手一挥,不耐烦道:“先不管它有啥用,这后世子孙,净搞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永乐位面

    朱棣瞪大了眼睛,绕着天幕转了好几圈,啧啧称奇:“这东西比我的宝船还气派,该不会是天上哪位神仙下凡,特意赐给大明的神器吧?”

    郑和双手合十,一脸虔诚:“陛下,说不定这是上天庇佑我大明,有了这神器,定能震慑四方,让万国来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