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清末小旗兵 > 第548章 新峪

第548章 新峪(1/2)

    张君给那条大的山沟儿起了个名字:新峪。

    这里也是上次拾福峪的人避难的地方,所以有一些窝棚什么的,暂时可以让他们容身。

    但农时不等人,现在不赶着种点儿东西,光凭拾福峪那点儿地可养活不了这么多人。

    祝心华他们做好了准备出发去雁北的时候,付宁带着人在新峪平整了一些土地。

    没有时间垒堤堰,他们就是把一些土层稍微厚一点儿的地方整理出来,杂草拔一拔,等着大同那边的人到了,就交给他们了。

    而张君心里发愁的是土地和人的关系。

    这些地怎么分给这些外来的人呢?

    首先这个地都是生地,要想好好儿种就得下大力气开荒,那么这段时间他们的生计怎么保证?

    再有分地的标准是什么?按人头分?按家庭分?

    一个人要多少地才能养活自己?

    这批都分了,下一批来了怎么办?

    ……

    一连串儿的问号砸得张君神神叨叨的,天天拿着纸笔在那儿写写画画,一会儿又撕了,重新开始。

    付宁实在是忍不住了,“张代表,别祸祸我那纸了行吗?这玩意儿现在也不好买。”

    看着他写了又涂了的那些问题,付宁给提了个建议。

    干嘛非得把地分了呢?

    咱们就合在一块儿,地是政府的,大家一块儿种,等到收成的时候,一半儿算公粮,剩下的一半儿大家分。

    平时吃饭也一块儿吃,等到秋后分了粮食,各家再分开过。

    在这种模式下,他们不能算是纯粹的农民了,应该算是农业工人。

    等到胜利了,他们可以选择回家,也可以选择留下,那个时候就灵活多了。

    张君听着他的建议,拿过纸笔来唰唰的记。

    看着他这么兴奋,付宁赶紧又泼了两盆冷水。

    “但是这么干的前提是,思想工作得跟得上,人们得有集体意识,不能比着偷奸耍滑,都塔儿哄,那就等着挨饿吧!”

    张君拍了拍自己已经开始发热的大脑,“思想工作我来做,咱们也都是尝试。

    而且就像你说的,咱们不是要长久推广一个什么模式,而是把最难的这几年度过去,等到那个时候上头会有安排的。”

    有了这么个方向,张君跟打了鸡血似的,又开始在屋里奋笔疾书了。

    等大同的人到了,付宁觉得这位党代表肚子里的词儿都快能把新峪堆满了。

    付宁不擅长跟人打交道,他张罗着让拾福峪的大爷大娘过去帮他们做两天饭。

    常年饥饿的肠胃可不能上来就奔着饱吃,棒子面的糊涂得先喝上两天,适应了换棒碴粥,从小碴儿到大碴儿,过渡几天。

    而今年种地就没有计划了。

    付宁给出的规划就是见缝插针,能种尽种。

    平整出来的那些土地,全都种上玉米和土豆。

    没有来得及平整的地方,把草拔了,土层厚的地方种粮食,土层薄的地方种窝瓜。

    这个瓜不挑地好养活,嫩了能当菜,老了能顶粮,嫩叶和花都能吃。

    再加上山里的野菜,怎么着也能对付着活下去。

    拾福峪这边儿养了猪和鸡,二香又带着人进山给掏了一窝小野猪和几个野鸡崽子,分给新峪几只,他们那边儿也算是有养殖业了。

    等到今年有了收成,农闲的时候就有工夫好好收拾这些地了。

    开荒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拾福峪现在的那些地,可是付宁带着这么多人足足干了三年才收拾出来的。

    新峪这边要规划,拾福峪这边儿也没闲着,临时的战地医院要建起来了,里外里就一个人---二香。

    她是在北平的时候给肖远安打过下手儿,勉强能算半个护士,那些药还大都知道是干什么的。

    在很多地方,只要你能认识两个字就扔给你一个药包,可能里面就只有一卷绷带加上一瓶酒精,那就是你跟兄弟们的命。

    祝心华带着原有的游击队在附近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整天琢磨着把小鬼子钓出来再弄死两个,或是在他们去扫荡的路上干一下子,多给逃跑的乡亲争取些时间。

    这伤员就络绎不绝的送了过来,为数不多的空屋子都占上了,二香忙得跟陀螺一样。

    但是她的压力来自于自身的能力,一个非专业的护士,能做的其实不多,当第一个在她手里死去的战士出现时,她真的是有些崩溃了。

    那也是个年纪不大的年轻人,二香把他埋在了拾福峪的山上,蹲在坟前哭了半宿,谁劝都不好使。

    最后付宁把祝心华薅过来了,这位前军医坐在坟边儿上,拿自己现身说法,跟二香一直聊到了天亮,才把她的情绪给拉回来。

    但是专业人员缺乏的现实必须得改变,付宁天天跟着张君一块儿琢磨上哪儿该落点儿有一技之长的人。

    他们俩本来都计划好了,打算悄悄回一趟北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