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清末小旗兵 > 第498章 还粮

第498章 还粮(1/2)

    “谁啊?”

    付宁小跑着去开门,一只手举在脑袋上头,张开手掌挡住飘洒的雪花。

    “先生,是我。”

    听着这个声音倒是挺熟,付宁轻轻把门拉开个缝儿,先往外瞄了一眼。

    是来福!

    付宁赶紧把门打开,把人往院子里引,“你怎么来了?出什么事儿了?快进来,冷!”

    来福穿着半长的大棉袄,戴着顶毡帽,手揣在袖筒里,脸上乐呵呵的。

    “没啥大事儿,就是来人了!”

    他说着往旁边一闪,露出了身后的两个人。

    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领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

    那个汉子付宁见过,就是当初在拾福峪待过又回去陕西的那拨人里的。

    “先生,拜年嘞!”

    他看见付宁笑得更开了,双手抱拳拜了拜,旁边那个孩子怕是提前说好了,咕咚就跪下,直接磕了三个头,“给叔拜年嘞!”

    “诶呦,诶呦,快起来!这地下凉的,进屋,进屋!”

    付宁把孩子拽起来,推着他们进了屋,张罗着添碗筷,让他们一起吃。

    那两个人还在推辞,来福直接就坐在桌子边上了,“老沈,坐下吧,付先生不是假客气的人,这北平城的涮羊肉,赶上就算掏着了!”

    他这边劝着,付宁手里拉着,苗诚和苗义直接把人往椅子上摁,他们俩才坐下。

    幸亏羊肉买得多,付闯到厨房又切了两大盘子端上来,甭说话,一人先捞两碗肉打打底。

    大人尚且能矜持一下,那孩子吃了一口就刹不住闸了,呼噜呼噜,跟秃噜面条儿似的,两碗肉就下去了。

    苗义又去街口端了一炉烧饼回来,刚出炉的烧饼最香了,外酥内软,花椒麻酱的味儿能飘出二里地去。

    付宁先拿了一个吃,等着他们俩都吃个半饱儿了才说话。

    “老沈,你们回去了怎么样啊?陕西这两年年景还行吧?”

    那汉子一抹嘴,端起旁边儿的酒杯,“好着咧,好着咧!得谢谢先生那时候借我们的粮食,还有那种子,真是好咧!”

    他们那年回到榆林,发现原来的房子也破败了,邻里都散尽了,一切都得从头再来。

    可是县里的太爷换了人,把他们的地给圈走了,说是两年无人耕种就要充公。

    现在人回来了,人家又不认,不肯把地还给他们。

    他们原来种的地只有一部分有地契,找了不少人也就要回来了这些有地契的土地。

    顾不上再去打嘴架,农时不等人,先把这些地种上再说。

    地少,怕打的粮食不够吃,本来一部分人都预备要回拾福峪了,谁知道付宁给他们的种子这样好。

    那土豆长在地底下,不到收的时候看不出端倪来,那玉米可是长在大家眼前啊。

    从棒子长起来了,就不断有人来问,这是什么玉米啊?怎么这么壮实?

    到了收庄稼的时候,更是十里八乡的人围着看。

    玉米棒子籽粒饱满,土豆更是一窝一窝的,个儿顶个儿的够大。

    当时就有人想要跟他们买种子,几个岁数大的商量了一下,做法跟付宁一样,种子不卖,换!

    但他们是一斤二两的普通粮食换一斤种子,还得提前说好了,这个种子就只能种三年。

    等到玉米晒干脱粒之后再一算,一亩地比附近的老品种能多打四十斤。

    消息传出去,附近来换种的就更多了。

    他们这帮人头一年就靠着换种子,愣是把日子凑合过来了。

    转过年来,又租了几亩地,搭上些瓜菜,算是没挨了饿。

    老人们惦记着跟付宁借的那些粮食,本来想着去年秋收以后就来还,谁知道去年又旱了一年。

    今年年景好,粮食打得多了,他们就赶紧来了,老欠着账,这心里也不踏实。

    而且付宁说过,种子不能自己留种一直种,他们这次来也是想再换些种子回去。

    那没有问题,付宁给他们带的种子是晨丰三号,是最新的成果,刚刚结束了比较实验,其他地方都还没有呢。

    陕西这边的种植成果给了付宁极大的信心,他端起酒杯跟老沈撞了一下,“种子没问题,走的时候带上就是了。”

    老沈指了指旁边还在忙着吃肉的少年对付宁说:“这是我侄子,当初在咱们山里还是个小孩儿呢,现在也长起来了,认不出来了吧?”

    付宁仔细看了看那孩子几眼,只能说依稀有点儿印象,看他肉吃得不少了,给他下了一锅白菜,别一会儿倒饱了。

    “你们这个年就在拾福峪过了吧?”

    “是,破了五就往回走,什么都不耽误,唉,好几家的女婿都没了,要不是您呐,她们以后的日子可就难了。”

    又说起了刘俊生,付宁眼睛又开始发涩,陪着老沈说了几句,借口再端点儿白菜过来,避到厨房里掉了两滴眼泪。

    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