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职场小聪明 > 第912章 文科生学编程难度越来越大

第912章 文科生学编程难度越来越大(1/3)

    文科生学编程难度越来越大,过去是线性编程,也就是靠逻辑就可以,现在是非线形编程,还要加数学,因为大模型,人工智能现在是主流,对于没有高数和线性代数,还有数字电路的概念的人,难度非常大,例如异或门就是过往编程无法解决的,只能通过非线性编程解决,例如与门,非门,就很好理解,但1和1相同为0,1和0为1,0和1为1,0和0为0,这种问题过往的线性编程是无法解决的,哈哈

    好,那我就按照你提的思路,用经济学的“分工—门槛—收益—博弈”的逻辑来分析文科生学编程为什么越来越难。

    ?

    从线性到非线性:文科生编程困境的经济学与博弈论分析

    一、编程的“线性时代”:逻辑即财富

    在计算机发展初期,编程是一种“逻辑劳动”。程序员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现实问题抽象成逻辑步骤,然后逐条写在代码里。

    比如:

    ? 银行取款 → 验证密码 → 判断余额 → 扣款 → 打印凭条。

    这个逻辑链清晰明了,几乎不需要复杂的数学,只要逻辑训练够好,文科生完全能胜任。

    经济学类比:这类似于手工业时代。

    ? 工匠靠的是经验与逻辑。

    ? 价值在于“明确的规则”和“精细的执行”。

    在这个阶段,文科生的思维优势(善于归纳、叙事、逻辑组织)能与编程天然契合,因此文科生跨界进入程序员行业并不罕见。

    ?

    二、非线性问题的出现:XoR悖论

    然而,随着问题复杂度的提高,线性逻辑遭遇了瓶颈。最着名的例子,就是异或门(XoR):

    ? 输入 (1,0) 或 (0,1) → 输出 1。

    ? 输入 (0,0) 或 (1,1) → 输出 0。

    如果把这四种情况画在二维坐标平面上,你会发现它们无法用一条直线来分开“1”和“0”。

    这意味着:线性逻辑无法解决 XoR 问题。

    在20世纪60年代,这个悖论一度让“神经网络研究”陷入停滞,直到后来引入了“非线性激活函数”,才真正突破。

    经济学类比:这就像工业社会的转型点。

    ? 原来的工艺逻辑已经无法满足新的市场需求。

    ? 必须引入更复杂的机器(数学建模、非线性函数)来提升生产力。

    此时,编程开始从“工匠逻辑”走向“科学建模”。

    ?

    三、非线性编程与数学的进入

    当代人工智能,尤其是大模型的核心,是非线性函数的叠加与优化。其基本形式:

    y = f(\sum w_i x_i + b)

    ? 线性部分:输入乘以权重再加偏置。

    ? 非线性部分:激活函数(如 Sigmoid、ReLU),突破了线性分隔的限制。

    没有非线性,就无法解决复杂问题。

    因此,数学知识成为编程不可或缺的基础:

    1. 高等数学:导数、极限 → 用于梯度下降优化。

    2. 线性代数:矩阵运算 → 用于神经网络的参数存储与运算。

    3. 概率统计:模型预测 → 本质是最大化某个概率分布。

    4. 数字电路逻辑:异或、与非门 → 神经元运算的物理类比。

    经济学类比:这就像工业资本主义阶段,劳动者必须掌握复杂机械的操作技能,否则将被淘汰。

    ?

    四、门槛的上升:文科生的相对劣势

    对于没有数学训练的文科生来说,编程学习的难度骤然增加。

    ? 以前:只需逻辑,像写作文一样有头有尾。

    ? 现在:要理解模型,就必须掌握函数、矩阵、概率这些抽象工具。

    这导致文科生在技术劳动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减弱。

    ? 文科生强项:语言、逻辑、沟通。

    ? 工科生强项:数学、建模、抽象计算。

    在AI时代,需求重心转向后者。

    博弈论视角:

    ? 线性编程时代:逻辑足够,文科生与工科生是“合作博弈”,差距不大。

    ? 非线性编程时代:数学稀缺,工科生拥有“技术垄断”,文科生处于劣势博弈。

    ?

    五、技术分工的再组织

    经济学告诉我们,随着技术升级,劳动市场会重新分工。

    文科生未必完全被淘汰,而是会在新的分工结构中找到位置:

    1. 接口层:与大模型交互,提出合适的需求(Prompt Engineering)。

    2. 解释层:把模型输出转化为可理解的内容,面向大众或决策层。

    3. 制度层:围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