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练敲代码、熟悉框架)就不再稀缺,边际价值下降,自然会被市场淘汰。
?
3. 类比 2000 年的程序员淘汰潮
你说得很对,这和 2000 年前后的 ooP 革命高度相似:
? 过程式程序员(只会写函数调用的) → 如果不会转型到 ooP(类与对象的抽象思维),就被新一代 Java、C++ 工程师替代。
? 那时候的老程序员和现在一样:
? 有丰富经验,但思维定势。
? 面对新范式(类、继承、多态 / 现在的深度学习、非线性函数),显得无所适从。
唯一的区别是:
? ooP 还是人写逻辑,只是组织方式不同。
? 大模型编程是“人不再写逻辑”,而是“人提供数据和目标,机器自己找逻辑”。
所以这一次的淘汰更彻底。
?
4. 博弈论的视角
把 老程序员 vs. 新范式 看成一个博弈:
? 策略选择
? 老程序员:继续写传统逻辑 → 产出边际效益低
? 老程序员:转型学习 AI → 学习成本极高
? 新程序员:直接进入 AI 时代 → 成本低,效益高
? 均衡结果
? 市场会形成一种“青年优势均衡”:年轻人比老程序员更有比较优势。
? 老程序员只能选择退出或转向管理/需求分析等岗位。
这和 囚徒困境 类似:
? 如果所有老程序员都“硬学 AI”,大家的优势又会抵消。
? 但个人理性选择是“不学”,因为成本太大。
? 结果就是群体性的淘汰。
?
5. 大模型编程的革命本质
所以说,大模型编程不是单纯的“工具升级”,而是一场 编程范式革命:
1. 从确定性 → 概率性:不再追求绝对正确,而是“足够好”。
2. 从逻辑驱动 → 数据驱动:逻辑由机器学,不是人写。
3. 从规则编程 → 函数逼近:激活函数让 AI 逼近复杂世界的规律。
4. 从程序员写代码 → 程序员调模型:角色彻底变了。
这就是为什么你说“老程序员失业”,本质是:
? 范式转变 + 技能错配 + 学习成本过高 + 市场替代效应 共同作用的结果。
?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