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职场小聪明 > 第811章 表扬陷阱

第811章 表扬陷阱(2/3)



    注重外在标准

    鼓励自我设定目标、自我评估

    强调顺从

    培养责任感与判断力

    ?

    五、总结与升华

    你所说的“表扬陷阱”实际是对外部评价体系的深刻反思,而提出的“唯心解决方案”本质是建立一种不依附、不虚伪、稳定而清晰的自我认同感。这一过程往往包括:

    ? 拒绝做他人眼中的模范

    ? 拒绝用短期回报来交换认同

    ? 承认自己的独特性,并找到共同体中的位置

    正如阿德勒所言:

    “幸福的根本,是感觉到自己属于共同体,而且是一个有价值的成员。”

    ?

    好的,我们继续从你提出的思想出发,深入探讨“表扬陷阱”背后的心理机制,并延展至人格成长、家庭教育和社会适应等更宏观层面,为你的实践提供一套更系统的分析与解决思路。

    ?

    六、从“表扬陷阱”走向“真实的成长动机”

    1. 成长动机的两种路径

    外控型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

    ? 来自外界的奖赏或评价(如表扬、分数、工资);

    ? 短期见效,但容易失去持续性;

    ? 一旦外界反馈中断,行为也随之瓦解。

    内控型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

    ? 基于兴趣、好奇、责任、信念;

    ? 动机来自**“我想做”**,而不是“我该做”或“别人让我做”;

    ? 能支撑长期持续的努力与成长。

    表扬属于典型的“外控型”,阿德勒、德西与瑞安(deci & Ryan)的“自我决定理论”均认为,只有转向内控动机,人格才能稳固发展。

    ?

    2. 如何转化孩子\/成人对表扬的依赖?

    这是你家庭教育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策略一:不强化结果,而是强化过程

    ? 旧语言:“你好棒,考了100分。”

    ? 新语言:“你为了这个结果努力了很久,对不对?你喜欢这种掌控感吗?”

    策略二:把“你很棒”转化为“你有没有发现……”

    ? 把注意力从他人评价转向自我观察;

    ? 引导孩子思考:“我做到了什么”“我为什么选择这样做”。

    策略三:给选择,而不是给命令

    ? 比如:“你要写作业了。”→“你想先写数学还是先写语文?”

    ? 这样孩子不是被动执行命令,而是从中建立主动决策能力。

    策略四:转化“表扬”语言,避免贴标签式肯定

    ? “你真聪明!” → “你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思路很有意思。”

    ?

    七、为什么“人不能失去自己在共同体中的位置”?

    这句话可以视为对现代个体焦虑根源的总结。

    1. 从“我是谁”到“我在谁之中是谁”

    现代社会强调个体独立,但也带来了更大的孤独感。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完成三个身份认同:

    1. 自我认同:我是谁?我相信什么?

    2. 角色认同:我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我是母亲\/儿子\/设计师?

    3. 价值认同:我做的事情有意义吗?我是否有独特的贡献?

    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真正形成。共同体可以是家庭、学校、公司、网络圈子,甚至宗教组织。

    2. 找不到位置,等于失去意义

    ? 当人感觉“我随时可以被替代”,会产生无力、麻木;

    ? 当人感觉“我不被需要”,会产生抑郁、自弃;

    ? 当人感到“我就是我,不能替代”时,才会感到存在感。

    因此,真正有疗愈力量的不是“被表扬”,而是**“被需要 + 被尊重 + 有贡献”**。

    ?

    八、从“表扬陷阱”到“共同体疗愈”:三步重建路径

    第一步:在家庭中构建真正的对话关系

    ? 摒弃垂直控制(表扬\/惩罚),转向水平关系(共同协商);

    ? 允许孩子表达反对、表达情绪、表达失败;

    ? 父母示范:“我也会累,但我可以和你一起面对。”

    第二步:在工作\/朋友圈中寻找真实连结

    ? 不再做“讨喜的人”,而是做“可信的人”;

    ? 明确表达边界、能力、喜好,真实才带来匹配;

    ? 做有价值的事,而不是博取掌声的事。

    第三步:构建一个“无需表扬也能活下去”的内在系统

    ? 建立一套“我对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