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远后司?”密妃久处于内宫,她根本不知道,理藩院的柔远后司,是否有油水,安不安全?
胤禑知道密妃的担心,便耐心的解释说:“姆妈有所不知,这柔远后司,负责漠南蒙古的诸多事务,不仅实权极大,且为有名的肥缺。大舅他,即使不贪不占,一年也至少是三万两银子的出息。再说了,大舅是儿子的亲舅舅,哪个蒙古王公敢不给面子?”
既然胤禑考虑得面面俱到了,密妃情不自禁的笑着夸奖道:“算你有孝心了!”
凭心而论,除了袒护娘家人无底线的坏毛病之外,密妃的日常表现,比德妃那个缺心眼,强多了!
至少,在胤禑和老十六、老十八之间,密妃大致做到了一碗水端平,这就很不容易了!
在宫里,宜妃明显偏疼老九,德妃快把老十四宠上了天,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谈妥了娘家的大事之后,密妃看胤禑格外的顺眼,一个劲的嘘寒问暖。
胤禑两世为人,早就看透了世间的百态。
人非圣贤,孰能无私?
母子二人,正聊着家常的时候,老十六下学后,来请安了。
“臣儿请姆妈大安!”
“起吧,随便坐。”
“是。”
明明宫女搬来了锦凳,可是,老十六偏要挤在胤禑的身边。
老十六抓起一块玫瑰糕,塞进嘴里,开始狼吞虎咽。
密妃心疼儿子,不由皱紧秀眉,冲着窗户外,大声质问道:“今儿个,谁跟着伺候你们十六爷的?滚进来回话!”
老十六见势不妙,赶紧解释说:“姆妈,晌午的时候,腹中积食,涨得不舒服,便没有用膳。”
胤禑低头一笑,老十六也是出了名的护短,惟恐密妃惩罚了他身边的心腹太监们。
这年头,不管是一般的旗人,还是天潢贵胄,都必然会袒护身边的心腹。
用人唯亲,才是王道。
把你信不过的人,放到重要的位置上,那才是脑袋进了水!
老十六来请安,主要是想找胤禑帮忙。
只因,老十六的岳父能特,一直挂着个三品的虚衔,整天无所事事。
胤禑心里有数,正因为他掌握了实权,所以,康熙出于平衡权势的考虑,故意选了镶红旗下,小门小户的能特,做老十六的岳父。
当初,能特仅仅是个六品芝麻小官而已,其家势也和显赫完全不沾边。
康熙先是赏了能特三品顶戴,再将其长女郭络罗氏,指为老十六的嫡福晋。
这事吧,归根到底,还是委屈了老十六。
前年,庄亲王博果铎病重之时,榻前竟无人照料。康熙出于愧疚之感,起了补偿之心,便感叹说:“庄亲王身边怎么能无人侍候?不如过继十六阿哥为嗣吧!”
只是,庄亲王博果铎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赶紧提醒康熙,奴才之弟,惠郡王博翁果诺,尚有子孙数人。
很明显,庄亲王博果铎的言外之意,是想从亲侄儿或是侄孙里边挑一个,小宗继大宗,承袭庄亲王的爵位。
博果铎还能喘气,康熙也不好意思直接下手明抢,这事便暂时没了下文。
老十六肯定不清楚后续的发展,但是,胤禑比谁都清楚。
现在,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就等博果铎咽了气,庄亲王爵位的大馅饼,就会砸到老十六的脑袋上。
只要老四登了基,胤禑和老十六,肯定都是世袭罔替的亲王。那么,老十八的爵位,就比较麻烦了!
总不能,亲兄弟三个,都封王吧?
那就太过扎眼了!
从密妃那里出来后,老十六拽住胤禑的袖口,小声说:“大哥,不瞒您说,能特搁家里待闷了,想谋个外任的四品道员,弟弟我只能求您帮忙了。”
胤禑心里明白,十六福晋郭络罗氏,对老十六几乎百依百顺,两口子的感情极好。
既然老十六张了嘴,胤禑也就点头笑道:“你倒是看明白了,外任不碍眼!”
老十六笑嘻嘻的说:“汗阿玛是个啥性子,小弟略知一二!”
兄弟两个相视一笑,这事就算是谈妥了。
次日早上,康熙还在清溪书屋内,拥美高卧之时,胤禑迈步进了畅春园。
等胤禑在园内,带人巡视了一遍,康熙正好用罢早膳,开始召见臣工。
随着年纪渐老,康熙只要在京里,就喜欢待在畅春园里,无大事绝不肯回宫。
按照康熙的问政习惯,第一批叫起,必然是南书房的人。
南书房,虽无内阁之名,却有内阁之实。
胤禑坐进值房里,正喝茶的工夫,却见魏珠急匆匆的来了。
“传万岁爷口谕,召愉王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