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完成了入体第一步,暂且稳住真煞,接下来,就是顺着预定的窍穴路线往黄庭去了。
这引罡煞到黄庭,就和蛟龙走江入海一样,讲究极多,大意不得。蛟龙走江前要勘定风水,罡煞入黄庭的路线也得提前准备,路上的窍穴要全部开辟好,一一预埋铅汞,防止罡煞在内景小天地里兴风作浪。
程心瞻在这五年里,分竹身和肉身修行。
除却山中事务,爽灵和幽精两道魂灵御使竹身,主要是在炼化从海上得来的龙吟水雷罡和自己在献出紫火烂桃煞后掌教另赐的重云遮天罡,体悟其中的阴阳法意。
而胎光居肉身,统御内景神和七魄专干一件事,就是开辟从阳殿到黄庭这一条走煞路线上的所有窍穴。在出海之前,因为要用来结丹的罡煞未定,所以走罡和走煞的路线也一直没定。当初程心瞻破一入二,他在明治山修生养性了六年,新辟窍穴一十二处,虽然都是位于阴阳两殿与黄庭之间的,但真正落在这次走煞路线上的,却是不多。
等到出海回来,明定了结丹罡煞为阴水天罡和阳土地煞,他才开始思索罡煞入黄庭的路线。
人体窍穴有明有隐,不尽相同,数目无定。
明窍是所有人都有的窍穴,隐窍则是每个人独有。虽然程心瞻来不及探索开辟自己肉身上的所有窍穴,逐一明定其中的命理真性,但好在道家传承不曾断绝过,有过往先辈曾将已经发现的明窍分门别类梳理,这就形成了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
虽说同一窍穴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都不一样,但大体上的阴阳行属以及和五脏六腑的络属关系是可以拿来参考的。
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中,要说最契合阳土地煞的,无疑就是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为十二正经之一,属胃络脾,五行在土,两仪在阳,上至头顶,下至足底,与左眼阳殿相连,与脾胃大窍以及黄庭丹炉擦肩而过,仿佛是内景世界里一株顶天立地的建木。
程心瞻引阳煞进黄庭的窍穴路线就是在这条正经上选的,总计新开窍穴二十一处。
此刻,他控制阳殿中的汞膜,让出了阳殿下部缺口。
阳煞黄龙见状,马上涌向这个缺口,一刻也不想在阳殿里久留。
于是,这便进到了足阳明胃经里的承泣穴。
承泣穴比阳殿就小了许多,黄龙进来后都伸不开躯体,挤做一团,只是幸好这里早就被程心瞻覆好了汞液,化作汞网将黄龙包住,不让真煞逸散,侵蚀血肉。
好在那次出海,程心瞻诛魔收获不少铅汞,否则还得另寻,平白浪费时间。
汞网留了一个缺口,是通往下一个窍穴的,黄龙不做停留,继续沿着缺口前行,只想赶紧离开这个让他感到束缚的狭窄天地。
接下来,黄龙沿着承泣-四白-巨髎一线一路下行,到了气舍中。
气舍毗邻喉窍十二重楼,程心瞻开辟气舍时悟了一道神通,命为鲸吸。
运转此道神通时,十二重楼大开,气舍鼓胀,可发出一道庞大吸力,瞬间摄食海量的天地灵气,这些灵气可暂存在气舍里,再缓缓分到三宅五府之中去。
气舍要比上面六个窍穴都要大,一路挤迫下来,眼看无法忍受就要发怒的真煞黄龙总算可以舒展一下躯体了。
程心瞻有意在气舍里存储了不少由紫火烂桃煞化生的乙木煞气,这让黄龙极为厌恶,于是稍作活动后,不需程心瞻驱赶,便在汞网的引导下转折左行,并在左胸部位继续下潜。
沿缺盆-乳根一线一路往下,这一路笔直,黄龙一气穿七穴而过,极为顺畅,虽然穴位不大,但黄龙也不曾发怒。
等离开乳根,黄龙便脱离了足阳明胃经,忽然来到一处广阔之所,这里群山绵延,阳土之气弥漫,让黄龙感到极为舒适,更关键的是,这里没有让黄龙又怕又厌的汞网了。
黄龙在群山之巅翱翔,不过游梭一番后,这里的后天气息还是令其不畅,于是真煞又要作妖,随意选了一个方向,就要撞开窍穴壁垒离去。
但就在这时,大地晃荡,一个身着明黄袍服的神灵忽然出现,群山都拜服在他的脚下。
黄龙感知到了神灵的气息,觉得有些熟悉,更有些畏惧,于是想要赶紧离开了。
不过既然来到了脾府之中,炳灵太子又岂能容忍黄龙放肆。炳灵太子是戊土山神,阳煞是黄极正戊煞,地肺山再了不得,也要被三山正神炳灵公管上。
巨人神灵一手就按住了龙角,翻身骑上。
黄龙自然恼怒,扭动不休,但炳灵太子按死龙头,任这黄龙如何闹腾,也无法逃离炳灵太子的控制。
在脾府里又耗费了许久时间,这条被炳灵太子摄取来的黄龙也终究是被太子降伏,要这龙去哪,这龙便去哪。
随后,炳灵太子骑龙出府,进入不容穴,又回到了足阳明胃经上。
又是一条笔直的下行路线,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