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了解劳巴尔,绝不会无的放矢。
“他是97年2月开始投资汉诺威96的。”
劳巴尔这一句话,让在场其他两人都陷入了思索。
紧接着,全都恍然大悟了过来。
97年2月。
距离现在是18年。
德国足协的50+1政策是在1999年制定的,但当时汉诺威96并没在特例之中。
按照规定,投资者必须持续投资俱乐部20年,才有资格申请豁免特例。
马丁·金德马上就要20年了。
“他年纪很大了吧?”格林德尔有些好笑。
“71岁了。”劳巴尔回道。
但这跟年龄没关系。
如果能拿下汉诺威96,就等于是拿到了一张特殊的门票。
在德国,足球从来都不仅仅只是足球!
“前景乐观吗?”斯图宾关切地再问。
“如果乐观,你说他还要四处奔走吗?”劳巴尔反问。
“但总要给一个说法吧?之前规定不是说,投资20年就能例外?那现在又怎么说?只许那些大财团大企业的俱乐部例外,其他的不行?”
斯图宾有些激动了。
如果这都过不去,那无疑就是又堵上了他的一道门。
“过去在制定50+1政策的时候,确实规定得很模糊,说法是连续20年给予重大支持,但没有很明确地规定说,重大支持的定义和界限在哪里。”
这属于规定条文上的漏洞。
“在2014年12月,霍芬海姆的问题出现之后,德国足协就展开过一次讨论,出了一则解释指南,里面就很明确地对重大支持进行了具体说明,20年内投资的资金原则上必须至少跟俱乐部的主赞助商一个标准,而且需要得到俱乐部和德甲联盟董事会的同意。”
“而马丁·金德远远没有达到这个份额,他是股东,但他没投资多少钱。”
斯图宾听到这里,很是无奈地连连摇头。
“那就是说,这条路根本走不通?”
按照斯图宾的想法,最好是德国足协适当放宽政策,例如把20年缩短到10年,甚至5年。
这样就能够让杨诚看得到,也抓得住。
20年时间太长了,谁知道20年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对吧?
但现在看来,根本就很难缩短。
“你还不明白吗,沃尔夫冈?”
劳巴尔看到他这副模样,也有些无奈地苦笑了起来。
“你最大的敌人从来都不是德国足协,从来都不是我们,甚至都不是德甲这几家俱乐部。”
“你看看现在的德甲,没有股份制改革的俱乐部还剩下几家?哪一家俱乐部没有对外出售股份?德国足协哪一次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规定里面说,企业不能同时投资多家俱乐部,可大众投资多少家俱乐部?”
“没有这些投资,俱乐部就破产了!”
“你再看看现在,整个德甲联赛看着好像不错,实际上乱七八糟,乌烟瘴气,这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我们难道不知道,这套模式存在问题?”
斯图宾和格林德尔顿时都哑口无言。
牢骚、抱怨,谁都可以有。
但这根本改变不了任何现状!
“你知道吗?有多少家俱乐部,通过成立股份公司,把联赛的比赛许可证,转移出去,表面上看着还是50+1,可实际上呢?早就被挖空了,连比赛许可证都不是俱乐部的啦!”
德国足协迫使所有俱乐部遵守50+1政策的武器,就是比赛许可证。
比赛许可证在俱乐部手中,跟在股份公司手中,这从外面看起来是一样的,但从法律意义上来说,那是不一样的。
股份公司都拿到比赛许可证了,那德国足协组织的会议,投票权是不是他们的?
那这家公司的股份全部卖掉后,参加比赛的是谁?
规定里说,企业不能同时持有两家或以上俱乐部超过10%的股份。
那就持有一家就好了。
再说了,大众都持有好几家,而且都超过了10%。
有办法吗?
现在,所有的东西本身就是乱七八糟,很多俱乐部都在想方设法地找钱。
没钱,他们就死啦!
那50+1最大的敌人是谁?
是球迷!
是整个德国的球迷!
在过去十几年,他们已经完完全全被洗脑了!
他们就觉得,自己的这套规则是最先进最科学的。
虽然发展得慢一点,但最起码稳当。
可真是如此吗?
每年那么多俱乐部陷入经营困局,他们看不到吗?
除了球迷,就是一些德甲中下游和德乙的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