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仁问道:“那召见我们做什么?”
金法敏更得意了,笑道:“还不明白吗?靺鞨能打败我们,肯定也让大唐感到害怕了,他们是想与我们联手,对付靺鞨!”
金仁问低声道:“这样想是不是太乐观了?”
金法敏断然道:“一定是这样!只有这个可能!现在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要不要帮大唐对付靺鞨!”
金仁问沉声道:“那自然不能,倘若连靺鞨也没了,新罗如何独存?”
金法敏正色道:“说的一点不错,靺鞨那帮蛮人虽蠢,却也不能坐视他们被灭。哼,到时候咱们就用这个情报,让靺鞨人将侵占我们的领土,全部还给我们!”
金仁问点了点头,心想:“真是这样就好了,只可惜父亲和兄长总是太盲目乐观了。”
半个时辰后,有内侍过来传他们入宫。
两人跟随着传旨内侍,穿过承天门,很快来到临湖殿,在观水台见到了李治。
深秋时节,落叶飘零,金黄色的叶子铺满了湖面,随着秋风吹动,在水面荡漾。
李治穿着一身白色圆袍,正站在栅栏前注视着水面,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两人只好站在观水台阶下,望着李治的背影,默默等候着。
站了好一会,李治才终于转过身,走到一张椅子上坐下,朝王伏胜吩咐一句。
王伏胜这才领着两人过去面圣。
两人行外使礼节,礼毕,李治目光从两人身上扫了一眼,缓缓道:“朕最近听说,你们新罗在倭国的地盘,被靺鞨人占领了不少,可有此事?”
金法敏听了后,暗暗惊喜。
大唐皇帝果然要对付的是靺鞨,所以故意提出此事,这是想挑起他们对靺鞨的不满,再让他们新罗帮助大唐对付靺鞨!
“回陛下,确有此事,靺鞨人太强凶霸道了!”金法敏故意装作一副义愤填膺的表情。
他准备先答应大唐对付靺鞨,掉头再将此事暗中告诉靺鞨,让他们有所防备。
李治忽然道:“金外卿,你可知道吐蕃人的情况吗?”
金法敏愣住了,好端端的,怎么突然提到吐蕃。
“外臣倒是听人提过,说大唐在天竺立三十六邦国,吐蕃便是其中之一。”他小心翼翼的回答。
李治微笑道:“你说的很对,朕给吐蕃人的土地非常肥沃,远比他们原来的土地更好,你知道朕为何这么做吗?”
金法敏见大唐天子越扯越远,心中顿感不妙,摇头道:“外臣不知。”
李治沉声道:“因为吐蕃人总惦记着昆藏地区。按理来说,朕可以赶尽杀绝,灭了吐蕃便是,无需如此麻烦。”
“可最近几年来,吐蕃一直臣服大唐,又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朕若是发兵剿灭,未免有失仁义。”
“所以朕给了他们一块更好的土地,让他们远离大唐,如此吐蕃便不会再有非分之想,两国才能和睦相处!”
金法敏最盼望的就是大唐讲仁义,守规矩,赶忙称赞道:“陛下真乃天下第一仁义之君,这是天下各国的福分呐!”
李治斜睨了他一眼:“你能理解朕?”
金法敏笑道:“外臣不仅理解,而且非常支持陛下的行为。”
李治微笑道:“那就最好了,你回去告诉你父亲,朕给你们一年时间准备。”
金法敏一愣:“准备什么?”
“自然是迁移到瀛州岛去啊。”
金法敏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咽了口吐沫,呐呐道:“陛下,您刚才说什么,外臣没太听明白。”
李治面色一沉,道:“朕的意思很简单,你们可以效仿吐蕃,举国迁到瀛州岛。朕会派人告诉乞乞仲象,将占据你们的领土还给你们。越前、越后一带,是倭国少见的平原地带,比你们新罗本土更加肥沃宽广,你们并不吃亏!”
金法敏顿时大急。
“陛下,我新罗与大唐一直和睦相处数百年,这与吐蕃不同啊,您为何要将我们赶到倭……啊不,瀛州岛呢?”
李治挑眉道:“你们新罗这些年来做的事,以为朕不知吗?”
金法敏心中急跳了几下,小声道:“外臣不明白陛下的意思。”
李治森然道:“这几年来,你们一直暗中勾结百济和高句丽地区的反叛势力,妄图吞并百济和高句丽,朕早就听安东都护府汇报过了。”
金法敏颤声道:“陛下,是不是有什么误会,绝无此事啊!”
李治并不理会他,继续说:“你们如此不知好歹,朕原本想挥师灭了你们。可念在你们多年臣服大唐,又立下不少功劳,这才给你们一个机会,让你们像吐蕃一样。”
“当然,你们若是不要这机会,那也行,朕直接发兵二十万,灭了你们,也是一样效果!”
金法敏听得满头大汗,后背都凉透了,脑子里更是一片空白,嘴唇颤抖,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便在这时,金仁问上前一步,拱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