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季汉楚歌 > 第213章 联袁灭刘还是联刘灭袁,刘标索要弘农王妃(加更求月票)

第213章 联袁灭刘还是联刘灭袁,刘标索要弘农王妃(加更求月票)(1/2)

    “反了!反了!”

    “满朝公卿,州郡大臣,竟无一人是忠臣贤臣良臣。”

    “朕乃大汉的天子,受命于天的天子!”

    哐当一声。

    精致的玉杯被刘协摔落在地。

    就在方才。

    曹操迈着六亲不认的脚步来见刘协,给刘协送来了表文,口称绝无僭越称公的意图。

    又请刘协降诏,斥责各州刺史州牧以及大将军袁绍和伏波将军刘标。

    虽然口称“无意”,但言行举止无一不在向刘协释放一个态度:孤只是在按照礼法辞让,陛下你千万别当真。

    什么是礼法辞让?

    帝王登基、大臣就封等场合,要彰显儒家的谦逊。

    哪怕心中很想要,都得装模作样的推辞谦让。

    通俗点讲就是:脱裤子放屁。

    若只有一州上表,刘协还会认为这是有人要恶心曹操。

    可七州共举,刘协不相信这其中没有曹操参与。

    大汉才几个州?

    再有曹操那骄矜跋扈的态度,以及不加掩饰的暗示,刘协最终得出了结论:

    曹操,已经有了王莽之心!

    封公,是曹操故意唆使的!

    七州共举,也是为了颜面。

    曹操得扮演一个“委屈”的人设。

    不是曹操想封公,是众望所归。

    至于这众望所归是真是假,已经不重要了。

    似乎是为了配合曹操的“礼法辞让”,在刘协降诏斥责了各州刺史州牧以及袁绍刘标后。

    陆陆续续的,第二道奏表又来了。

    内容同样是表彰曹操的功劳,请曹操继位“韩公”。

    袁绍的奏表中甚至还以“圣明的天子应当对臣子有信任,不能因为封公就对臣子有猜疑之心”为由,希望刘协不要怀疑曹操。

    在曹操的“辞让”下,刘协再次驳回了各州的上表。

    当各州第三道奏表送到许都时。

    刘协尚未被气倒,尚书令荀彧先病倒了。

    这段时间。

    荀彧受到了不小的精神摧残。

    曹操一边怒骂袁绍刘标阴险狡诈不当人子,一边欣然的接受了即将被封公的事实。

    更令荀彧心哀的是:当各州第三道奏表送到许都时,朝中公卿大臣竟有一大半都支持曹操封公!

    平心而论。

    荀彧其实不在意天子姓刘还是姓曹。

    能看出袁绍成不了大事、能看出田丰等人的性格缺陷,自然也能看得出曹操的不臣心思。

    若荀彧真的忠于汉室,就不会竭尽心力的去辅佐曹操。

    在决定了辅佐曹操时,荀彧就已经有了曹操会取代汉室的心理准备。

    荀彧真正在意的是匡朝宁国,即:匡正朝堂且令国家安宁。

    就如同苏轼的评价:荀彧辅佐曹操,不是在教曹操怎么将汉室取而代之,而是教曹操怎么扫荡群雄。

    等扫荡群雄后再效仿“尧舜禅让”来成为天下之主,即“天下既平,神器自至”。

    苏轼认为荀彧是“圣人之徒”。

    而如今。

    曹操受不了封公的诱惑,不仅不阻止反而纵容,想效仿嬴政、刘邦以“王”的身份讨平天下。

    在荀彧看来,这是很愚蠢的。

    时代不同了。

    嬴政本就是一国君王,刘邦是秦灭后项羽分封的诸侯王。

    在讨平天下的大义上。

    嬴政和刘邦是没多少阻碍的。

    曹操不同。

    大汉四百年,不论是制度还是思想都跟秦汉之初有显著的不同。

    放弃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战略,在荀彧看来是非常愚蠢的。

    虽然这么想,但荀彧苦恼的是:曹操不听劝了!

    曹操分明是想趁着这个机会顺理成章的称公。

    即便称公后袁绍也会跟着称公,曹操也觉得这是值得的!

    刘标觉得刘协是个阻碍。

    袁绍觉得刘协是个阻碍。

    曹操同样觉得刘协是个阻碍。

    天下都三分了,还留着刘协这个天子作甚?

    在这一点上,不论是刘标还是袁绍曹操都是有共识的。

    只不过。

    以前是没机会。

    现在是大势所趋!

    若不趁着这个机会称公,曹操自觉对不起这泼天的富贵。

    得知荀彧卧病在床,曹操这心中也有几分愧意以及几分担忧。

    若因称公而让荀彧一病不起,对曹操而言也是不利的。

    荀彧府邸。

    曹操收敛了连日来的自矜:“文若,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若孤不称公,袁绍和刘标定会联手先灭孤,大势不可违啊。”

    荀彧心情沉重。

    曹操的判断,荀彧也是认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