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季汉楚歌 > 第198章 孙权急了,孙权增兵了,诸葛亮一戏周公瑾

第198章 孙权急了,孙权增兵了,诸葛亮一戏周公瑾(1/2)

    周瑜惊讶的看着手中的书信。

    本打算试探。

    没想到诸葛亮竟然真的给刘标写信!

    快速的扫了一眼信中的内容,周瑜的眼神又变得复杂。

    内容不隐晦。

    直白得发邪。

    如,信中提及了城内的守将情况:荆州大将文聘、校尉霍峻、江夏都督苏飞、夏口都尉甘宁,军中都尉魏延、傅肜、邓芝、宗预,抚民都尉刘辟和刘邕,江夏太守黄祖、黄祖之子黄射......

    这让周瑜的内心,下意识的滋生了几分不服:如此直白,生怕我不知道城内守将情况?

    我竟也被小觑如斯!

    再看诸葛亮那卖弄的自称署名:大汉卧龙、徐州名仕、琅琊国智榜第一人、楚地士人之冠冕、荆州名仕黄公之婿、荆州书佐郎兼行军军师。

    周瑜的内心,更不服了。

    一封信,一个署名,竟然还带一长串前缀的?

    又是“卧龙”“名仕”,又是“第一”“冠冕”。

    还抬出了“名仕黄公之婿”和“书佐郎兼行军军师”这两个身份。

    居高临下的傲慢。

    仿佛在俯瞰周瑜。

    我在城中,谁敢来犯?

    狂妄!

    太狂妄了!

    周瑜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有了两个判断:

    一、诸葛亮是真感染了风寒,且不屑于掩饰病情。

    二、诸葛亮口称请刘标劝和,骨子里傲慢不惧战。

    这个对手。

    狂得发邪!

    强的可怕!

    黄盖偷眼扫视心中内容,又惊又怒:“公瑾,这信绝不能让吴侯看到!”

    “这封信跟今日送给吴侯的那封信,字体风格如出一辙,定是都出自诸葛亮之手!”

    周瑜点头。

    诸葛亮骂孙权骂得太狠了!

    这要让孙权看到。

    上头的怒火会更上头,攻打偃月城的决心会更坚决!

    “公覆放心。”

    “我索要诸葛亮的书信,也只是想验证心中的猜想。”

    周瑜安抚了黄盖,又向城头喊话。

    “书佐郎有罢战言和之心,我必不辜负了书佐郎的好意。”

    “我会即刻遣使入颖水,请伏波将军来江夏劝和。”

    “还请书佐郎转告城中军民,吴侯没有好战之心。”

    得了诸葛亮的回应后,周瑜又策马返回营中。

    仔细临摹了诸葛亮的字体后,周瑜提笔抄录。

    抄录的内容大致相同,只多了提了一句“偶感风寒,久不见好”。

    刚要将信送出,孙权遣人来召。

    周瑜将信揣到怀中,来大帐见孙权。

    却见大帐中,黄盖低着头,偷眼给周瑜使眼色。

    周瑜刚要询问时,孙权那满含不满的声音响起:“公瑾,你要请刘标小儿来江夏劝和?”

    周瑜吃了一惊。

    又看黄盖模样,顿时明白去偃月城下诈唬诸葛亮的事被孙权派人监听了!

    好!好!好!

    连我都不信任了吗?

    一口一个“公瑾”,都不知道加个“兄”字吗?

    周瑜心中有气,这语气也变得不愉:“吴侯这话是何意?”

    竟然还问孤是何意?

    孙权心中更气:“公瑾,孤是召你来破城的,不是召你来罢兵言和的。要罢兵言和,孤自会退兵,你请刘标小儿又是何意?”

    黄盖急忙向周瑜打眼色。

    周瑜忍住郁火,耐心解释:“吴侯,我并无请刘标来江夏劝和的用意。”

    “刘标如今在颖水跟曹兵对峙,双方看似剑拔弩张,实则虚张声势。”

    “不论是刘标还是曹操,都在盯着吴侯跟刘表的军争。”

    “吴侯败,刘标定抢江东;刘表败,曹操必取襄阳。”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如今的渔翁还不止一个。”

    “想破此局,就得挑动两个渔翁的争斗。”

    “我诈称议和,是想套取诸葛亮的字体及行文的风格,模仿诸葛亮的笔迹给刘标去信。”

    “只要刘标有南下之意,曹兵必会误以为刘表败了,举兵讨伐刘表。”

    “襄阳遇危,来支援偃月城的刘表援军必会折返,吴侯则可趁机许诺文聘:只要文聘放弃偃月城,就让其返回襄阳决不阻拦。”

    “如此这般,就可兵不血刃的拿下偃月城!”

    “当此之时,强攻偃月城只会徒损军力,唯有以诈挑动,方可觅得破城良机。”

    “请吴侯细思。”

    黄盖也为周瑜辩解道:“吴侯,我是跟公瑾一并去的,公瑾只是在诳那诸葛亮。”

    “公瑾和吴侯都是讨逆将军的兄弟,又岂会不尊吴侯的命令,还请吴侯息怒。”

    听了周瑜的解释,孙权这才明白误会了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