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季汉楚歌 > 第175章 划江而治,孙策服软求和,陈登双策,征召天下名仕

第175章 划江而治,孙策服软求和,陈登双策,征召天下名仕(1/2)

    张昭的话,陆绩和陆议半个字都不信。

    小人谗言构陷?

    孙策喝斥小人?

    调换一下还差不多。

    只是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陆绩和陆议也不想得罪孙策太狠让族人再招祸事。

    陆绩借坡下驴:“若平南将军真有此意,是陆家的荣幸。”

    张昭暗暗松了一口气。

    方才若不是急中生智想到了理由,不仅孙策会丢脸,张昭也会丢了名声。

    谁会想到陆绩和陆议居然是去劝战的?

    “不知刘备退兵,有何条件?”张昭小心翼翼又问。

    张昭不傻,陆绩和陆议去劝战,必然也向刘备有许诺。

    陆绩点头:“右将军这才南下,最主要的原因是平南将军跟曹操联姻。”

    “只要平南将军肯拒婚,右将军就会引兵退回江北,与平南将军划江而治。”

    张昭蹙眉:“婚约已定,若是拒婚,岂不是让平南将军失了信义?”

    陆绩大笑:“天子乃大汉之君!曹操乃大汉之贼!”

    “与汉贼拒婚断义,是忠君之举,又岂会失了信义?”

    “更何况。”

    “子布公当真以为,右将军是因为平南将军跟曹操联姻才南下的?”

    “这只是一个令双方都能有颜面的罢兵理由罢了。”

    “关键在于划江而治!”

    “倘若平南将军连这都不肯答应,岂不是认了《檄扬州英豪雄杰文》中的罪名了?”

    “子布公乃智谋之士,定比我这少年郎看得更清楚。”

    张昭心中更惊。

    陆绩的用词很巧妙。

    退兵的关键在于划江而治,拒婚只是个表面的借口。

    甚至于。

    孙策只需要口头承诺一声会拒婚,实际上是否拒婚刘备都管不了也懒得管。

    这本就是顾及双方颜面的一个罢兵理由。

    毕竟。

    划江而治,传出去对孙策不好听。

    可若是与汉贼拒婚断义,忠君之举,双方都有面儿。

    想到这里。

    张昭许诺:“若刘备退兵,平南将军会记得陆贤侄的功劳的。”

    张昭来得快,取得也快。

    陆绩心有担忧:“也不知孙策会不会信这个说辞。”

    陆议笃定道:“孙策没有选择!这个时候跟刘备不死不休,是极为不智的。”

    “只是我料孙策不会尽信陆家,陆家若想在吴郡生存,就得替孙策多立功劳。”

    “叔父今后可多去孙策府上走动,要让孙策相信陆家是真心归附。”

    “右将军说得没错,只有先活下来才有资格实现心中的抱负大志。”

    陆绩点头:“我明白的!”

    “听闻孙权喜欢结交名仕,常被孙策器重。”

    “你也寻个机会与其结交,如此可保陆家在吴郡安稳。”

    ......

    张昭返回。

    将陆绩和陆议去劝战的事,据实告知孙策。

    孙策听得直蹙眉:“陆绩和陆议不盼着刘备打破城池就不错了,竟然还会去劝战?”

    “这等说辞,子布你也相信?”

    “定是刘备与陆绩陆议的诡计,想以罢兵言和来麻痹我。”

    孙策不信陆绩和陆议。

    杀了陆家那么多族人,陆康也忧愤而死,孙策还不至于傻到陆绩和陆议会忘记亲族的仇恨。

    将心比心。

    孙坚被杀,孙策记仇多少年?

    在抓到黄祖妻儿的时候都是将黄祖的妻儿亲手宰了!

    杀父之仇,又岂会轻易释怀?

    张昭劝谏:“将军,不论陆绩和陆议是否真心。可他们去劝战的事,吴县的士人必然也会得知。”

    “倘若将军不信陆绩和陆议,坚持要认为两人心怀叵测,吴县士人又如何能对将军真心?”

    “昔日光武帝立下洛水之誓,放过了杀兄仇人,最终令众人归心。”

    “将军理当善待陆绩和陆议,借此让吴县士人都看到将军的器量不弱于刘备。”

    “将军,如今之局,实在不能再让刘备留在江口了。”

    “再让刘备待一个月,不仅耽误了夏种让士民怨恨,还会令刘备结交更多的吴郡士人。”

    “如今有了能让双方都留有颜面,理当趁势而为。”

    周瑜也劝:“伯符。子布言之有理,眼下时局,实在是不能再跟刘备纠缠了。”

    “如今子义被擒,豫章无人能抵挡刘磐,还得派人速往豫章。”

    “伯符且忍一时之气,先与刘备罢兵言和,划江而治。”

    张纮和陈宫,也近前相劝。

    人强我弱,受点委屈没什么。

    最重要的是:得知耻而后勇!

    在众人的苦劝下,孙策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坚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