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季汉楚歌 > 第172章 周瑜你别急,本侯的女婿说了,这次不杀你,小心渡江不着急

第172章 周瑜你别急,本侯的女婿说了,这次不杀你,小心渡江不着急(1/2)

    孙权不甘心:“可就这样放弃皖城,岂不是太便宜刘标小儿了。”

    军功没了,又被刘标接二连三的羞辱。

    孙权这心中的郁气郁结可想而知!

    自跟着孙策一路破刘勋、破黄射、破黄祖、南征拿下豫章、西进拿下巴丘。

    孙权这心中的骄气也是与日俱增。

    若非如此。

    孙权也不会杀了雷薄和陈兰。

    孙权自以为,杀了雷薄和陈兰就能吞并雷薄和陈兰的旧部了。

    不曾想。

    雷薄和陈兰就是庞统故意给皖城挖的坑。

    这个坑,自身越强越没用。

    反之,自身越弱就越有威胁。

    所谓奇计。

    重在奇!

    在关键的时刻发挥远超其平日里的效果,便是奇。

    周瑜理解孙权的心理。

    父兄皆是骁勇善战,到了孙权这里就只剩下“性度恢弘,仁而多断”了。

    然而。

    性格好、度量大、有仁义、能断事,这称不上什么特别的优点。

    只要想成大事,装都能装出来。

    就如同曹操评价袁绍外宽内忌。

    表面上看起来很宽仁,内心其实多妒忌。

    孙策同样如此。

    在周瑜以及太史慈、周泰这类降将或贼匪面前,器量很大。

    可面对高岱、于吉这样能得众人心的,又很是妒忌。

    孙策有武勇有战绩,瑕不掩瑜。

    孙权,有武勇没战绩,被众人看到的更多是缺点。

    没有突出的优点,是很难令众人信服的。

    刘标若没核心的农术傍身,仅凭嘴皮子也不会令众人信服。

    对士人而言。

    谁还不会耍嘴皮子了?

    核心竞争力才是立足的根基。

    周瑜没有去安慰孙权。

    孙权不小了。

    这个年龄孙坚和孙策早就以武勇善战扬名了。

    周瑜如今更要考虑的,是如何才能安全的撤离皖城。

    不撤,只能坐守孤城。

    撤,又容易中刘标的埋伏。

    撤与不撤,都是极度危险的抉择。

    周瑜虽然有谋,但对手同样多智。

    就如同棋盘对弈:

    水平相差太大的叫指导棋,随手下下都能赢;水平相当的叫势均力敌,被夺了先手或下错一步棋都容易全盘皆输。

    周瑜熬了一夜,制定了回吴郡的路线。

    皖口肯定是夺不了的。

    居巢同样危险。

    想回吴郡就只能利用皖口到居巢中间的津口渡河。

    前提是:不被刘标追上!

    翌日。

    周瑜召集众将商议。

    “居巢被关羽引兵强攻,又遣使求援,我不能见死不救。”

    “皖城易守难攻,只要死守城池就不会丢。”

    “我有意分兵去救居巢,谁愿死守皖城?”

    知道内幕的也就周瑜、孙权、太史慈、吕蒙、邓当、周泰,其余众将只以为周瑜是真的要去救居巢。

    周瑜这样说,是准备放弃一部分将卒来吸引刘标的注意力了。

    众将无声。

    皖城可不好守。

    更何况。

    孙权这个原本守皖城的都没开口。

    周瑜眼神一沉:“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又不是让你们去送死,守个皖城也要胆怯推让吗?”

    众将面面相觑,依旧无声。

    “我来守吧。”

    太史慈暗叹一声。

    孙权是肯定要跟着周瑜走的,留下来的大将又必须有不小的军中威信。

    否则周瑜前脚刚走,后脚皖城就被夺了。

    这分兵也就分了个寂寞。

    “子义,你——”

    周瑜说话说了一半。

    平心而论,周瑜是不想让太史慈留下的。

    一方面太史慈是孙策的爱将,一方面周瑜也怕太史慈顾及跟刘标的交情不会尽力。

    太史慈凝声道:“若吕布引兵追击,我必誓死拦截!”

    周瑜暗叹一声:“既如此,就由子义守皖城。”

    当即。

    周瑜在城内整兵,带走了大部分的精锐,只留下小部分精锐和老弱残兵给太史慈守城。

    既然要走,自然是将最精锐的一部分带走。

    弃子,不需要太精锐!

    “都尉,皖城本就应该是奉义校尉来守,如今奉义校尉跑了,却让都尉你留下,我等心中不甘。”

    “都尉,中郎将带走了大部分的精锐,城中精锐只有几百人,剩下的都是老弱残兵。这哪里是让我们守城,根本是让我等送死!”

    “都尉,我等真的要在此死战吗?”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