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 第三百三十六章 真正的飞檐走壁

第三百三十六章 真正的飞檐走壁(2/3)

继续阅读!

    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下,沈光凭借自己登高攀岩的技能,成为了当时最耀眼的士兵。古代攻城所使用的器械非常复杂,包括数种云梯、头车以及规格不同的冲车。

    其中的冲车又叫林冲,与城墙的高度相差无几。

    外层包裹着厚厚的牛皮作为装甲,其内部还有四五个隔层,每层都站着几名拿着长矛的士兵,作用就是攻城一方将冲车推到城墙下,里面的士兵用长矛捅刺对方。而沈光就是隋军冲车内的一员。

    只是庞大的体积也是冲车的缺点。所以高句丽在隋军进攻之前,就在城墙的外部挖满了沟壑,让其无法靠近城墙。

    冲车的后面还有一根15丈的长杆,头部安装着一个铁柱,作用是通过冲车向上斜推,以冲毁敌方的城墙。

    就在隋军无法取得有效突破、冲车也不能太过靠近城墙的情况下,沈光咬着刀具,凭借自己的攀爬技巧飞速爬到了长杆的顶部,然后纵身一跃跳进了城墙内侧。数名高句丽士兵因为措手不及,被瞬间劈翻。

    其实当时还有一人在冲车之内,当他看到沈光的敏捷身手,也是大声叫好。此人便是隋末唐初的着名大将秦琼。

    不过此时的秦琼与沈光一样,只是隋朝的一名普通士兵。沈光面临的高句丽士兵越来越多,最后双拳难敌四手,被敌人从墙头击落城外。

    但是沈光犹如里的武林高手一样,在坠落的瞬间抓住了冲杆上的绳索,稳稳地落在地面之后,再次口衔大刀顺杆而上,又一次跳入了辽东城的城墙,斩杀了数名敌军。

    虽然沈光寡不敌众,最后被高句丽的士兵合力击退,但他的这种英勇表现极大地振奋了隋军士气。

    当时的隋炀帝和贵族正在临时搭建的城楼之上,对于前方的进攻情况看得十分清楚。而且在他身后,还有100多位藩国的使臣和国君,其中还包括西突厥的处罗可汗和dTZ的始毕可汗。

    所以沈光的出色表现给隋朝和隋炀帝挣足了脸面。隋炀帝当即重赏了沈光和同冲车的士兵。沈光立刻被升职为朝廷大夫,由普通士兵变成了皇帝身边的近卫军军官。

    此时的沈光已经一步登天,而与他同一战车的秦琼依然是名普通的士兵。

    不过命运弄人:秦琼虽然没像沈光那样得到隋炀帝的重用,却在之后成了唐初名将,位列凌烟阁功臣之内;而得到重用的沈光,却在最后未得善终。

    就在隋炀帝准备向辽东城发起总攻之时,隋朝国内突然出现巨变。大臣杨素之子杨玄感突然反叛,隋炀帝只能放弃所有军械物资,迅速回师,至此结束了第二次出征。

    之后,沈光深得隋炀帝的赏识,跟在身边负责保卫工作。隋炀帝经常赏赐他美食和华丽的衣服,沈光的同僚无人有此待遇,所以沈光非常感激隋炀帝的恩德。

    隋朝的一丈约2.96米,当时的禅定寺有根高达10余丈的帆杆。因为绳索断裂无人能接,沈光听说之后来到寺院,犹如猿猴一般迅速爬到了杆顶。围观的僧人惊叹不已,沈光因此有了“肉飞仙”的称号。

    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死。宇文化及知道沈光骁勇,便让他留在宫内统领军队。当时有人图谋刺杀宇文化及,并在暗中联络沈光一同行事。

    沈光为给隋炀帝报仇,便计划里应外合实施复仇计划。然而,他不慎漏嘴,遭到了其他大臣的告发。

    宇文化及听说之后,连夜出逃,同时派人逮捕反军和沈光等人。沈光因为事出突然,奋力拼杀,斩杀几十人后被弓箭射中,最终阵亡。他的几百名手下全部战死。当时的沈光年仅28岁。

    【历史上唯一被明确诛杀九族的历史人物,为了造反,放弃了荣华富贵#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他因造反失败,最终被车裂,暴尸三日之后被烧为灰烬。他成为了历史上唯一被明确记载的诛九族之人。他在造反期间犹如项羽附体,不仅作战勇猛,就连最后的悲壮都与霸王如出一辙。

    本期视频就来了解隋朝的权臣杨玄感,为何要放弃荣华富贵,起兵反隋?

    杨玄感生年不详,弘农华阴人。

    关于他的故事还要从他的父亲杨素说起。杨素是大隋王朝的开国第一功臣。立下显赫战功之后,杨素在朝野富贵无比。只是儿时的杨玄感在父亲的光芒之下略显黯淡,经常被人认为是个痴呆的孩子。

    其实杨玄感并非痴呆,只是性格有些偏于内向。然而,内向的他却梦想成为项羽那样的英雄人物,不仅喜欢阅读《项羽传》,还勤于练武。

    当时把项羽作为偶像的还有一个人物,就是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的李密。当年的杨素对他非常赏识,再加上杨玄感也很崇拜项羽,所以杨玄感和李密是很好的朋友。

    之后两人一起入朝为官,杨玄感子承父业,与父亲杨素并列为二品官员。

    公元604年7月,太子杨广正式即位,是为隋炀帝。而他之所以能够顺利当上皇帝,大臣杨素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小章还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