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 第三百三十五章 北魏神算子

第三百三十五章 北魏神算子(2/3)

阻止,认为此时发起进攻必定会遭到对方的强力抗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如派人前往南朝慰问刘裕家属,让天下人知道北魏的仁德,为将来能够统治南方做下铺垫。而且刘裕之死必然会引起国内争权,百姓内乱之时再出征,届时便可轻松获得淮北。

    然而,明元帝不听劝阻,偏要南征,仅华台之地就打了许久都没能攻下。

    公元423年,明元帝病逝,拓跋焘即位,是为太武帝。崔浩于次年观测星象,发现五星聚于东方,认为此乃有利于征伐的征兆。

    而拓跋焘又非常善于军事行动,于是亲自率兵向胡夏发起进攻。然而,在进攻之时突遇沙暴,军士对顺风的敌军非常有利。

    有人便提出退兵的建议,日后再图。崔浩对于这样的建议大声斥责,极力支持拓跋焘逆风作战。拓跋焘这才坚定进攻的信心,重新部署,使夏军全线崩溃。最终占领了胡夏都城。

    之后,拓跋焘为了避免北面柔然和南朝刘宋的两面受敌,准备集中力量向柔然发起进攻。但是群臣却提出了反对意见,并以天象不利为由劝阻拓跋焘。

    然而,在崔浩面前,这些大臣都不是对手。崔浩以攻打胡夏时的遭遇进行反驳,质问大臣为何没能通过天象预测到不利局面,众位大臣被崔浩的短短几句问得哑口无言。

    崔浩继续进言,认为此时正值夏季,柔然习惯在此时分散放牧。如果趁此时机出其不意发动突袭,柔然必定不能快速组织防御,此战一定成功,只怕有些将领不敢深入。

    拓跋焘在崔浩的舌战之下打消了所有顾虑,于是根据出其不意的策略发起猛攻。柔然果然毫无防备,最终只能以联姻的方式进行议和。

    其实北魏本来可以让柔然全军覆没,但如崔浩所料,有些将领担心敌军设伏而停止进攻,从而导致柔然的残余势力得以保留。

    公元439年,拓跋焘准备讨伐北凉,结果又遭群臣反对,尤其是当时的西安将军李顺。他因收受了北凉的贿赂而编造谎言,假称通往北凉之地多为枯石,如果对其出兵就会面临无水的局面。

    而崔浩一眼便看穿了李顺的心思,他认为北凉的畜牧最为发达,如果没有丰富的水草又怎能畜牧?拓跋焘在之后决心进军凉州,到达之后发现果然水草茂盛,这才确定了李顺的谎言。

    拓跋焘因此对崔浩不仅信任,而且像亲人一样亲近。

    然而,崔浩之子大权在握,崔浩却并未得到善终的结局。他不顾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之间的矛盾,按照汉族的世家大族的思想去划分氏族的高低,结果引来鲜卑贵族的强烈不满。

    他又因为在编撰国史时没有避讳拓跋皇帝的早期黑料,从而引发了拓跋焘的怒火,最终惨遭处死。凡与其有关之人皆被诛杀。

    【隋朝开国第一名将,硬是把自己作的全族被灭#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他本是隋朝开国的重要功臣,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权倾朝野,成为了当时最具权威的公卿大臣。然而,他却帮助当朝太子弑君篡位,最终落得放弃治疗、活活病死的下场。

    本期视频就来了解隋朝开国功臣杨素的崛起与灭亡。

    杨素是弘农郡华阴县人,即今天的SX省华阴市,其先祖世代为官。他的祖父杨暄官至北魏的辅国将军,父亲杨敷是北周的汾州刺史。

    杨素自幼不拘小节,志向远大,长大后在文学和书法上均有造诣。史书称其“言经不倦,多所通涉”。

    576年10月,杨素跟随宇文宪进攻北齐,并攻克晋州。北齐诸军自晋阳向晋州进发,得知北齐军的主力到达后,杨素深感恐惧,于是仓皇而逃,结果被北齐军追上,几乎被击溃。

    之后,杨素与骁将10余人在苦战中才得以解围。此后,杨素屡立战功。577年10月,陈朝趁着北齐灭亡之际争夺淮北地区,杨素随军大破陈军,并俘获主将。

    两年后,他独自率军攻克了盱眙和钟离两地。

    杨坚掌权后,杨素深得其信任,被任命为大将军,负责铲除政敌。之后,杨坚受禅登基,建立隋朝,杨素受封为上柱国,参与了隋朝法律的修订。

    然而,他因为和妻子吵架,不慎说出了冒犯皇帝的话,结果被人告发获罪,险些毁了自己的大好前途。好在杨素在筹划灭掉陈朝时,多次献策,最终官复原职。

    588年3月,隋文帝下诏列举陈朝后主的罪行20条,随后集中水陆两军共计51万人,自长江上游至下游分为八路进攻。

    其中,杨素指挥水军主力顺流东下,负责消灭长江及沿岸的陈军。同年12月上旬,杨素按照作战部署在长江上游发起攻势。

    陈军的百余艘青龙战船坚守在地势险要、水流湍急的狼尾滩。杨素决定水陆协同,利用黑夜实施正面突破的同时,让岸边的步兵和骑兵向陈朝的守将展开两路进攻。

    最终,在水陆两军的配合下一举击破了陈朝守军。杨素对俘虏的士兵采取优待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