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 第三百七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内?(今日7.2k哈)

第三百七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内?(今日7.2k哈)(2/3)

境百姓的死活!”

    平子澄亦是沉声道:“朝廷现在与西夏激战正酣,应该没有精力管我们才是,我们只管发展便是。”

    苏允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冷静:“朝廷之事,错综复杂,我们一时难以说清。

    当务之急,是要做好自身的防御,同时密切关注局势的发展。

    若朝廷真要讨伐,我们也需有应对之策。”

    王抱朴沉思片刻,说道:“先生,依我看,咱们先把绥德军内部的防御工事再加固一番。

    之前击退西夏,咱们的城防虽没大碍,但要是朝廷大军压境,还得做到万无一失。

    我这就安排人手,日夜赶工,把城墙加厚,增设瞭望塔,多储备些守城的器械。”

    苏允点头赞同:“守真所言极是,防御是重中之重。

    同时,我们也要着手准备应对朝廷问责的宣传,如今各堡寨初归,对朝廷依然有感情,小心宋朝策反。

    清澜,你文笔极佳,此事就交由你负责,详细阐述我们绥德军击退西夏、保境安民的功绩。

    着重说明我们我们接下来要给百姓分田、招工等工作,一切行动皆是为了边境百姓的安宁。

    盛章、阿回,各种产业经营要尽快展开,快速招人,让百姓看到希望。

    让他们有田种、有工作、能吃饱能穿暖,朝廷再怎么花言巧语他们也不会信了。”

    平子澄几人赶紧拱手领命。

    平子澄道:“先生放心,我定当将实情详尽表述,以正视听。”

    这时,徐怀站出来说道:“经略,要不我先暂停去清涧城劝降之事,带着我的人马,在绥德军周边布下防线,以防朝廷军队突然来袭。等局势稍稳,我再去劝降乔沛也不迟。”

    苏允微微摇头:“徐将军,清涧城的事依旧要紧。

    清涧城既是我们南下的阻碍,亦是朝廷兵马来犯必要的关隘。

    若能劝降成功,我们在应对朝廷时便多了一份筹码。

    你还是按原计划出发,不过要速去速回。

    另外,我会安排其他将领加强周边防御。”

    蔡凤回又上前一步,面露忧色:“先生,若是朝廷真对我们兴师问罪,我们的粮草储备恐怕撑不了太久。

    如今工坊建设耗费了不少物资,再加上要供应军队,储备量确实有些紧张。”

    苏允目光一闪:“这确实是个难题。

    这样,一方面让百姓加紧春耕,务必保证今年粮食丰收。

    户部可以出台一些奖励政策,鼓励百姓多种粮。

    另一方面,我们要拓宽粮草的储备渠道。

    海夫,你在丹头寨和永平寨那边劝降的同时,看看能否从周边村落购买一些粮草,充实储备。”

    郑朝宗应道:“学生明白,定不辱使命。”

    众人正商议间,又有斥候来报:“先生,据可靠消息,朝廷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

    有几位大臣力陈绥德军之功,反对贸然对我们用兵,双方在朝堂上争论不休。”

    苏允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道:“这倒是个好消息。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得想办法与朝中支持我们的大臣取得联系。

    王抱朴,你去安排一下,看看能否找到可靠之人,秘密前往京城,给支持我们的大臣递上书信,详细说明我们这边的情况,寻求他们的帮助。”

    王抱朴领命而去。

    此时,绥德军政事厅内气氛凝重却又充满了斗志。

    众人皆知,一场关乎绥德军生死存亡的危机已然来临。

    而他们正站在风暴的中心,唯有齐心协力、积极应对,才有可能在这复杂的局势中闯出一条生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个决策都将被推向历史的天平,接受严峻的考验。

    苏允看到绥德军众人尽皆忙碌去了,他则是坐到书房里面,细细思索了一番,然后提笔写下文章:

    【绥德军全体将士们,父老乡亲们!咱们此刻正站在这风云翻涌、局势莫测的紧要关头,然而,我要斩钉截铁地告诉大家,绥德军的前途那是一片光明,必定会一统华夏大地,开创出一番伟大的新局面!

    先瞅瞅宋朝,朝堂之上乌烟瘴气,官员们整天一门心思搞党争,你斗我、我斗你,把国家的大事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今天定的政策,明天就改,决策拖沓得不像话,根本没法把全国的力量凝聚起来。

    军队里头更是乱套,兵和将分开,士兵们训练的时候松松垮垮,国家花了那么多钱粮养着他们,可战斗力呢?弱得可怜。

    面对西夏的侵扰,一次又一次吃败仗,丢了一座又一座城,丧权辱国。

    再看老百姓,赋税重得像山一样,压得大伙喘不过气,矛盾那是一触即发。

    就宋朝这副内忧外患的模样,就好比那摇摇欲坠的破房子,根基都烂透了,垮台是迟早的事儿,败局已经注定!

    再说说西夏,虽说他们民风强悍,骑兵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