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三国:我转投刘备,老曹你哭什么 > 第二百十六章 布局会战,曹荀之争

第二百十六章 布局会战,曹荀之争(2/3)

时若刘表与袁绍联合,司空可诏刘备讨伐刘表,秦瑱必欣然应之!”

    “其二,眼下我军虽取西凉,然则袁绍势力依旧最大!”

    “刘备初定徐州,江东未定,比之我军尚有不足。”

    “他若倒戈相攻,便能取地也不能守!”

    “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非秦瑱愿为之事!”

    “其三,刘备所以得今日之势,全凭尊天子之令。”

    “其麾下文武,无不是因此而从之。”

    “今得天子下诏,刘备若不尊诏,其麾下必人心四散。”

    “此乃自毁长城之举,刘备必不愿行!”

    “有此三事,彧敢断言,刘备只会助我军,而不会攻我军。”

    “若依奉先之言防备,一则分我军之兵,二则添刘备之忌。”

    “如此不仅我军难以全力应对袁绍,也会引起刘备不满,再添两家之仇怨!”

    他这种话语自然不能说服郭嘉,于是二人就因此争论了起来。

    一场会上,他二人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若是别人争执也就算了,老曹本人也有主见。

    可荀彧和郭嘉都是股肱之臣,且说得都有道理,导致会议一度陷入了停滞。

    无奈之下,曹操只得停下会议,让二人回去好生商议,再给出解决方案。

    他本来觉得凭二人才智和交情,很快就能给出解决办法。

    可一连几日,荀彧和郭嘉都未曾给出提议。

    看着时间一步步朝着春天跨进,曹操心里也越发急躁。

    见二人想不出办法,他给程昱写了封信,又私下召见了荀攸和贾诩二人。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荀攸和贾诩二人意见同样相左!

    荀攸的意见和荀彧几乎一致,他觉得现在随着他们夺取了西凉,对刘备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趁机夺取荆州。

    因为现在即便刘备倒戈相攻,也伤不到他们根基。

    只要他们硬着头皮放弃中原,那最终的苦果就会落到刘备身上。

    从战略上来说,刘备不该也不会对他们动手。

    而贾诩意见与郭嘉类似,他觉得秦瑱此人行事历来出人意料,非常理可判断。

    在这种大事面前,不要用人性去挑战自己的利益!

    可以说,在面对刘备的问题上,荀彧、荀攸和郭嘉、贾诩泾渭分明的分成了两派。

    这让本来犹疑不定的老曹越发犹豫,不知如何决断。

    但就在这时,程昱的回信抵达了许昌,而回信上只有两句话道

    “明公所疑者,乃都城在后,易被刘备所袭。”

    “即不能信彼等,何不先行迁都?”

    这个提议对曹操来说可谓旱地惊雷,醍醐灌顶!

    他突然反应了过来,现在形势变化如此,既然刘备不能信任,那为啥不先直接迁都?

    如果将都城迁回长安,那只要夺取河东,他就能占据战略优势。

    因为河东地形复杂,不像许县这般无险可守。

    同样,只要能迁都长安,那刘备即便倒戈,他也不怕。

    大不了直接撂挑子,把兵马撤到南阳,固守关口,这不就和之前荀攸提议的西进战略相符合么?

    思来想去,曹操只觉此计越想越妙,索性也不再私下召集众人。

    趁着天气还不错,便将麾下众臣再度邀入了府内。

    这也就出现了现在众臣齐聚府内这一幕,曹操看完军报,直接询问众人能不能劝天子迁都。

    而此议一处,在场臣属无一不眉头紧锁,埋头苦思。

    独有荀彧沉默了一阵,缓缓抬起头看向曹操道

    “敢问司空,迁都之议乃何人对司空提起?”

    曹操看他面色不对,便手捻胡须昂首回道

    “乃程仲德之言也,吾思许县本为临时都城。”

    “昔日李傕郭汜尚在,雍凉不宁,长安不可为都。”

    “而今既是雍凉已定,自当劝天子还于旧都。”

    “如此,亦可免去刘备突袭我军之患,不知文若以为如何?”

    然则他一说罢,荀彧脸色就是一沉道

    “若是袁绍即将兵临许县,迁都也无不可。”

    “而今袁绍尚未起兵,刘备亦在东南,长安之地岂能比许县更利于为都?”

    “眼下司空若提议迁都,天子安肯许之?”

    荀彧担心的事情自然不是迁都这件事行不行,而是刘协会不会答应!

    道理也很简单,别看现在曹操担心成这样。

    可在刘协眼中,形势却是一片大好,于内曹操平定了雍凉,稳定了大局;于外,刘备这个征东将军也十分得力,忠心可用。

    所以在对刘协而言,没有什么地方,比两家共同拱卫的许县更为安全。

    而现在袁绍还没南下,曹操就提议迁都,刘协可能会答应么?

    从政治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