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 第三百三十七章 七个实验都成功,这怎么可能!

第三百三十七章 七个实验都成功,这怎么可能!(2/3)

  温树茂对其他人交代工作的时候,也忍不住抱怨一句,“张硕院士……天才是天才,但他太小看材料研发了。”

    “哪有那么容易!”

    “如果性能高的超导材料能很快研究出来,也不会十几年没有突破性进展了。”

    他抱怨的对象是胡雷,一个实验组的高级工程师。

    在材料制备过程中,需要专业人员来进行操作,胡雷就负责这方面的事务。

    听了温树茂的话,胡雷则是笑着的说了句,“主任,不是刚有大进展吗?”

    “嗯?”

    温树茂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胡雷道,“这个材料的临界温度已经提升到了30k以上了,应该只是多一道我们不知道的工序吧?”

    “其他的性能也有提升。”

    “我的意思是……我们觉得很难,也许张硕院士不觉得难。”

    温树茂还真是找不到话语来反驳,他脸色憋的发黑,好半天才说了一句,“你最后一句说的对,张硕院士确实觉得不难。”

    “他想着几个实验结束,就能够直接研发出理想中的材料了,你觉得可能吗?!”

    “额~~”

    胡雷隐秘的看了温树茂一眼,最后说了句,“应该……不可能吧。”

    他不知道该说可能还是不可能,这也不是他能决定的。

    温树茂觉得不可能,他也就顺着说了下来,但实际上,他心里认为还是有可能的,张硕院士做出了那么多研究,创造了那么多奇迹,怎么就不能再创造个奇迹呢?

    ……

    七项材料制备实验,同时开始了。

    材料组、实验间都忙成了一团,超导实验室那边也有几个小组跟着忙碌,只是记录数据都非常繁琐。

    胡雷带的小组直接负责好几个制备步骤的操作工作。

    他本人都忙得晕头转向。

    实际上,平日里胡雷的小组都是很清闲的,因为制备材料的研究相对比较少,也只是有计划以后才正式工作。

    现在要一口气制备七种材料,每一种材料的每一个步骤,操作上都要非常的慎重,就需要耗费很大精力了。

    材料制备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尤其是实验室里的工作。

    因为没有标准化流程器械的辅助,好多的操作都需要非常精细,温度不能有偏差、压力不能有偏差,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个个的数据,完成过程也需要非常标准,只有经验非常丰富的技术人员才能完成。

    这样的工作一直持续一个多星期。

    胡雷小组的人忙到只能住在实验室里,有时候,连晚上都要加班,也需要随时留意设备上的数据。

    一个星期的忙碌以后,七项材料制备实验终于结束。

    最后就是快速冷却了。

    在冷却的环节上,4号实验有修改,并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冷却方式。

    全新的方式,也就代表全新的操作,工作上也需要谨慎再谨慎,希望能够达到制备计划上的预期。

    “全都完成了。”

    “现在就等检测结果了。”

    实验完成的时刻是在上午,工作完成以后,制备好的材料就被运送到了材料检测中心,忙碌的就变成薛长坤教授了。

    温树茂宣布所有人都可以去休息,但多数人并没有直接离开,而是继续留了下来。

    有些人则干脆去了材料检测中心,希望能第一时间知道结果。

    过去的7天时间里,好多人也知道了张硕的预期目标,还知道张硕是希望利用这次大规模的实验,来完成既定目标的研究。

    能做到呢?

    温树茂并不看好,他小组的多数人也并不看好。

    他们都一直专注于超导材料的研发,也知道研发难度有多高,并不是做大量‘存在变量’的实验,研究是能够有突破。

    材料的研究很不容易,有时候真的是要靠运气。

    这主要是因为材料学没有一个通用的原理,而超导也没有完善的基础理论,研究很多时候靠的都是经验和运气。

    现在制备好的材料,性能会怎么样?

    温树茂也去了材料检测中心,他和薛长坤说了几句,然后就直接等在门口。

    薛长坤你知道有很多人等结果,他也对于材料性能很感兴趣,马上就开始检测工作。

    超导材料的检测不是那么容易,针对每一项关键性能都需要多次测试,一种材料大概需要两个小时才能出结果。

    好的方面是,多种材料可以同步测试,就像是去医院体检一样,一个检测项目可以排队轮流做。

    一个多小时以后,1号材料的检测结果出来了。

    薛长坤第一时间走出来,把打印好的报告单交给了温树茂,并小道,“我知道这种材料的初始数据。”

    “现在来看,临界温度提升了3k,提升的并不多,其他属性中,只是物理特性有些许提升,不过有提升就是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