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A系列和C系列,智云集团内部经过多年挣扎后都没有起色,现在已经不指望太多了……就这么继续卖着吧,能卖多少是多少。
徐申学和季成河等高管们,商讨了一番第二批上市的情况,敲定了在部分地区,尤其是东盟地区以及南美地区的销售策略。
紧接着和顾之明等供应链的高管们也聊了聊供应链的问题。
智云集团的供应链在顾之明等人的掌控下,问题不大。
作为全球技术最先进,也是最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智云集团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基本上就是目前地球上大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样板!
其他企业的所谓供应链,不外乎就是搞个物流管理系统,然后采购,发货之类的。
但是智云集团的供应链是非常复杂的。
遍布全球各地的销售点、仓库、运输车辆、飞机以及生产工厂,都有着大量的各类传感器,每时每刻都有大量数据上传到这个供应链网络里,然后直接通过智云卫星的卫星通讯连接全球。
这能够让智云集团精准的掌控全球范围内的销售、运输以及生产情况,其产能可以精确到每个小时的产能。
所以具体体现到智云集团在零部件的采购,代工合同的签发的时候,也会要求供货商严格控制供货时间……不能早,也不能晚。
因为早了,货运飞机还没来,你早供货也运不走。
你晚了的话,货运飞机就得等你,然后下游的一连串工厂都得等你,那损失可大了去。
因此在智云集团的供应链做生意,压力也相当大,除了技术方面要求严苛以外,也和智云集团对供应链的管理非常严苛有关系。
为了给智云集团供货,很多供应商都是重视无比,遇到生产旺季的时候,往往都是公司高管,甚至公司老总亲自坐镇生产一线……要不然,一旦延误供货轻则违反合同需要支持天价赔偿,严重甚至会被踢出供应链,那损失可大了去。
同时当地的一些地方,往往也会优先保障这些智云供应链企业的正常运转,从供电供水,再到协助招工等等……
别看这些供应商在整个智云供应链体系里,兴许只是个做小零部件的,不太起眼,但实际上一个个都是正儿八经的高科技制造业,产值庞大,雇佣员工也多,动不动就是几千上万人的规模。
哪怕是放在一些二三线城市里,那基本都是当地的一流制造业了。
如果是在中小城市,基本都是当地的龙头高科技企业,影响力也很大的。
这种企业,一般也都是各地方最喜欢来投资的企业……高科技企业说出去都有面子,而且创造的就业岗位也多,同时产值还特别高,贡献的税收也多。
因此智云供应链里的各企业们,在生产旺季的时候也能够得到外部的大力支持。
比如安城那边的威酷实业,一家威酷实业的产值,就占据了当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GDP,出口额占据了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威酷实业还为当地提供了大比例的直接税收,此外更重要的是,三十多万的员工数量啊……这些员工可都是要消费的。
光是这些员工的消费,就直接大幅度的提振当地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进而带动更多的就业,增加当地人的收入水平。
现在的安城是天天大兴土木,城市一天比一天漂亮……因为有钱就可以搞基建了啊。
然后威酷实业带来的外部资金多了,三十多万人的消费提升的第三产业,也进一步刺激了整个消费市场,进而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
这样的威酷实业安城生产基地,因为规模庞大,员工数量也多,再加上还是开放式的工业区……太大了,也没办法全部封锁起来,所以内部的各种生活、商业设施,甚至连学校,医院这些都有。
以至于有人说,这地方就是一座工厂一座城。
所以,现在安城每年的头等大事,就是保障威酷实业的正常生产……而说实话,如果没有当地的大力协调,其实威酷实业也不可能维持三十多万人的超级生产基地的运转!
光是所需要的工人就不是那么好招收的……不是三百,三千,而是三十多万人,每年的正常离职以及入职的流动员工都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
然后其他各方面的事务也一大堆,当地如果不深度参与并协调的话,光靠企业是不可能自己搞定的……人太多了。
所以,威酷实业和当地也是属于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的情况。
威酷实业在安城的情况,算是属于特例……全国基本找不到第二个例子了。
然而,威酷实业的安城生产基地,也只是庞大的智云供应链里的一部分而已……安城生产基地这样规模的生产基地,威酷实业在莞城以及深城都有,只是现在深城的基地规模略小一些,而莞城基地的规模还在持续扩大,只是有些分散,并没有和安城基地一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