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 第三百七十二章 X1试验战斗机收费

第三百七十二章 X1试验战斗机收费(4/5)

合到一起后,也就是‘先进人工智能战斗机项目’,或者说是‘项目’了。

    而合作厂商则是负责机体平台的研发,包括飞机本身,各类传感器,武器等等……他们搞的是硬件部分。

    同时,项目的合作厂商对机体部分该怎么选还有疑惑……毕竟之前谁也没搞过这种科幻属性如此浓郁的飞机啊,很多人拿不准,生怕走了弯路,出现了什么差错导致严重的负面后果。

    因此为了稳一手,他们一口气拉出来了三个团队,拿出来了三个不同的机体设计方案,准备来个内部竞标,分别死1/2/3。

    至于智云集团负责的软件部分,这个是不会变的,也没法变……那么大一个人工智能项目,整个项目的投资比机体研发还昂贵……

    各合作厂商每天都在收集无数的飞行数据,然后传到项目这边,然后一大堆系列显卡组成的服务器阵列,没日没夜的跑训练呢。

    最新下线的基于十二纳米工艺设计制造的4500显卡,智云集团的其他项目都还没用上呢,就被专机运到了位于大西南的服务器阵列里……

    4500显卡,是目前地球上最强悍的gpu,也是最强悍的训练卡,拥有超过六千个算力核心以及最大80gb的高速显存,内存带宽达到1t,通信带宽达到惊人的1t。

    再搭配多种专门为了训练而开发的内部开发软件,尤其是新一代的新构架,使得cpu和gpu之间的通信速度大幅度增加,大幅度提升了进行大数据模型训练时候的速度。

    其性能有多强,光看其内部供给价格就知道,这款显卡的内部供给价格就达到了十二万!

    而一个服务器阵列里,往往会有好几万张这种显卡……而训练项目,需要的服务器是一大堆,可不是一个!

    项目将会是智云集团里所研发过的诸多人工智能里,最为先进,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一个数据模型……或者说人工智能。

    不算其他硬件投资,项目里光是一大堆的训练服务器所消耗的电费都是个天文数字!

    所以其庞大的投资就注定了,这玩意不可能搞第二个备份……太尼玛贵了,搞不起备份了。

    此外,全球范围内,也找不到第二个技术团队可以搞这个项目了。

    因为目前全球范围内,就智云集团里的人工智能研究院里,具备这种技术,可以用目前的硬件水准下搞出来堪用的人工智能。

    换个技术团队来,用同样的硬件其实是搞不来项目的。

    这个技术核心,硬件虽然是必须的,但是软件部分其实更重要。

    所以从投资,从技术团队等角度去看,项目都是属于家里的独苗……没有备份的那种。

    而合作方的三个子项目的竞标,很重要的一个竞争项目就是:如何更好的死适配、发挥智云集团的项目的性能。

    这种合作模式,其实有点类似智云集团研发‘飞行员’,合作厂商研发‘飞机’……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模式里,不是飞行员来适应飞机,而是飞机去适应飞行员!

    因为……智云集团搞出来这个‘飞行员’没有备份不说,而且有点超纲!

    那可是远比现在公布发行的智云机器人上所搭载的人工智能,在技术指标上更先进的存在……甚至可以说,这玩意它本来就不该出现在这个时代里。

    是徐申学强行利用科研系统,然后硬生生搞出来的!

    这是一个远远超过当代技术的人工智能!

    这个项目在模拟飞行的时候,可是能够在超高速俯冲又拉起的过程里,每一次都能够控制在距离地面半米的夸张程度,还能够在复杂地形里超低空超音速飞行……只要机体强度能跟上,理论上这个操作系统能够让飞机在山谷里超音速飞行,顺带玩各种花活,始终让飞机维持在飞行性能的极限上。

    而机动性上的体现,那还只是最基本的!

    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对机体搭载的感应数据的,对其他单位传输过来的诸多数据的实时处理,然后规划出最佳的飞行路线,时间窗口判断等诸多决策,进而操控飞机在极限的边缘反复横跳,寻找对方的漏洞、失误。

    最关键的是,它总会在既有信息的条件下做到最好……换句话来说,它永远都不会失误!

    这些都是人类飞行员所无法比拟的!

    如何发挥这样的一个顶级的人工智能,或者说‘无人战斗机大数据模型’,超级飞行员的性能,这就成为了飞机设计的一个重要考量。

    徐申学对该项目一直都非常重视,而现在,这个项目也算是出现了初步成果了。

    它融合到了1项目里,即将在明天进行首飞!

    这将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采用纯人工智能操控的战斗机!

    第二天一早,徐申学就乘坐车辆前往机场,随后3号公务机顺利起飞,该飞机前半段飞行的时候还是位于民航的航线,但是后来就消失在民航航线里。

    两个多小时后,3号公务机降落在一个不起眼的特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