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莫斯科国际的编辑,瓦西里倒是不担心里展露出的那种政治倾向和激进思想——
莫斯科国际算半个官媒,背后的大山还如此稳固,现在就算旗下的杂志刊登破口大骂沙皇的,估计也没人敢上门来查水表。
发现弗拉基米尔对《在人间》如此钟爱后,瓦西里第一时间向他举荐了他手下的爱将德米特里。
于是就有了现在电梯口的这一幕。
看到显赫政界的弗拉基米尔孤身一人来到公司,莫斯科国际的员工们顿时吓得心惊胆寒,大气也不敢出一下。
弗拉基米尔倒是没怎么在意周围人的眼光,和两人一起来到总编办公室,连门都没关,就这么堂而皇之地讨论起了《在人间》的出版问题。
“《童年》在沙俄引起的反响百年仅有,不用说都知道肯定有无数读者在期待阿廖沙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二部面世。
但《童年》被死死握在《新世界》的手里,没有第一部配合做宣传,我们突然拿出第二部”
德米特里得知袋子里装的是《在人间》后,先克服了立即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随后对弗拉基米尔和瓦西里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不想让糟糕的运营和宣发埋没了一部顶级名著,但莫斯科国际背靠大山,因此宣发和运营确实是出版界里排倒数的存在。
只是他的话还没说完,弗拉基米尔便来了一句:“《童年》的版权吗?我已经问《新世界》要来了。
从今以后,《童年》就是我们莫斯科国际的了。
你说的配合宣传问题,我觉得没什么可担心的。”
德米特里面露惊悚,抬头看了眼瓦西里,发现总编含笑点头后,差点老心脏没承受住这股巨大的冲击!
这就是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的能量吗?
竞品公司的头部作品,说拿就拿?
这可是北川秀正儿八经和《新世界》签过合同,拿了买断价的啊!
德米特里不知道《新世界》究竟花了多少钱才买下的《童年》,反正肯定够发他几百年的工资就对了。
“呃既然如此,那宣发问题确实没什么好讨论的了。
只要在《在人间》见刊前再刊登一遍《童年》就行了。”
德米特里对这些事很熟悉,看样子弗拉基米尔和瓦西里也准备把这个任务交给自己。
“我觉得最棘手的地方还是在反对声音上。”弗拉基米尔也不敢忽视沙俄本土贵族后裔和那些沙皇制度既得利益者们的声音。
他们掌控着沙俄各界的方方面面,真要对《在人间》下死手,就算是莫斯科国际,也很难把大范围推广开。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德米特里老师。”他扭头问道。
这就是弗拉基米尔此行的最终目的。
在和北川秀以及北川文娱谈妥后,弗拉基米尔就想着借这部《在人间》探一探国民对寡头们的口风。
沙俄屹立不倒的七大寡头几乎掌握了这个国家60%的经济命脉,他们动一动手指,整个沙俄都得颤一颤。
无论未来有没有机会登临最高之位,弗拉基米尔都想好好清算一波这些尸位素餐,只知道鱼肉百姓的寡头。
但饭要一口一口吃,仗要一步一步打,上来就直接和寡头们图穷匕见,死的一定是他弗拉基米尔。
先探国民口风就是一个不错的缓和之计。
问题是怎么探口风,这是一个技术活儿,做不好的话,探口风就成了打草惊蛇。
德米特里明白他的意思,只是思考了一阵,便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在国内,我们肯定没有办法既堂而皇之的把《在人间》见刊,又对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反对之声视而不见。
我想这部肯定没有什么出版社敢承接吧?
是好,但从它展现出来的立意和政治倾向看,绝对没法被那些人接受。
他们反对,那敢见刊的出版社就会遭殃。”
说到这儿,德米特里抬头瞥了眼弗拉基米尔。
要不是这尊大神守着莫斯科国际,他们也不敢让这种见刊。
弗拉基米尔点头默认,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德米特里继续说道:“既然无论用什么方式见刊或出版,我们都没法规避某些群体对《在人间》的诋毁和抵制,那我们索性就先用其他渠道来预热,这样既能让心痒难耐的读者可以从非官方渠道看到它,也能从侧面观察到反对者的反应。”
德米特里明白弗拉基米尔既想通过《在人间》测一测某些政治变革的可能性,又不希望这种测试直接引起某些人的应激反应。
所以无论怎么看,把《在人间》突然投放到沙俄本土市场,都是一件弊大于利的事。
北川老师、出版社、弗拉基米尔、反对者等,都不想看到鱼死网破的情形。
只有事不关己的读者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