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烟花大会,抓昆虫,秘密基地,吃不完的粗点心等等。
即便是被称为失去了一切的“泡沫世代”(1985年-1995年出生的这一批人),他们的童年也依然温馨。
社会经济大萧条期,家里情况不太好,但父母依旧会把最美好的一切给予下一代。
这是刻在日本人骨子里的东西。
1972年出生的北川秀,他的童年是1975-1982,正是日本经济迅速腾飞的黄金期,他从小家境优渥,童年必然幸福美满。
所以他写的《童年》一定充满着朝气和阳光。
这是老一辈文人们对北川秀新书的提前解构。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沙俄正处于动荡期,不过那是欣欣向荣的改革时期,肯定也要写一些正面积极向上的东西吧。
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
直到4月号《文艺》发售,直到他们亲眼看见《童年》,直到阿廖沙3岁到10岁的痛苦“童年”深深印刻进他们的脑海。
所有的幻想,一切对沙俄的滤镜,都在刹那间碎裂了!
这分明就是一本充斥着苦难和痛苦的致郁系神作!
4月18日这天,4月号《文艺》创下了创刊以来的最高首刷日纪录——157.7万册!
原先纪录的保持者是连载有《1Q84》的那期《文艺》,比这期还少了三十余万册。
这也是《文艺》创刊以来第四次突破百万册首刷日数据。
在《文艺》最困苦的90年代初,可能一整年的销量都没100万册!
日本文学市场能爆发出的商业价值和市场力量再度震惊了全世界。
一本《文艺》现在售价880円,157.7万册的销量,总销售额就是13.87亿円。
出版社杂志的平均利润约25%,成本相对较大的《文艺》约21%。
也就是说,4月18日这天,光靠卖杂志,河出书房就得到了近3亿円的净利润!
一个月下来,这一期《文艺》怎么也得有七八十亿円的净利润,这都快赶上圆谷公司一年的净利润了。
随着巨大的市场反应一起来的还有各类奖项。
以谷崎赏、芥川奖为首的一堆老牌奖项纷纷向《童年》递出了橄榄枝,好像失忆了般,彻底遗忘了它们和北川秀之间的不愉快。
以北川奖为首的一批新文学奖项也争先恐后地要把奖项颁发给《童年》。
在日本国,《童年》拿奖俨然成了对那个奖项的认可!
而这股获奖风和颁奖风也吹着吹着,来到了千里之外的瑞典文学院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