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我在日本当文豪 > 第383章 人类可以忍受任何事情,唯独无法忍受寂寞!

第383章 人类可以忍受任何事情,唯独无法忍受寂寞!(2/3)

爱的名字后,北川秀恍然,明白了为什么斋藤玲奈会说它是个“有意思的评论稿”。

    宇野常宽是当今日本十分活跃的青年批评家,主要研究御宅亚文化,对漫画、动画、影视及文学有着广泛的涉猎。

    他也是最早一批开始系统化针对轻进行点评和讲解的评论家。

    轻最开始崛起时,业内普遍不看好,也看不起这个题材。

    连带着写轻的作家,运营轻的公司和出版社,以及点评轻的评论家,甚至是帮忙画插画的画师,都会因此在业内低人一头,好像这份履历十分拿不出手。

    而宇野常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毅然投身于御宅亚文化的研究之中。

    他在《母性的敌托邦》中提出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类更喜欢讲述自己的故事而不是听别人的故事的观点——

    这是轻能迅速崛起,而纯文学等老牌文学题材越来越不受大众待见的核心原因。

    诚然,以销量和商业性来说,轻对比纯文学一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就像后世隔壁翻烂的短视频、短剧对影视、网文、长视频等“前辈”的冲击意一样。

    但文学作品,除了商业性外,文学性和现实意义也十分重要。

    尤其是在视文学作品为国民精神指引风向标的日本国,无论你写的是高大上的纯文学,还是相对庸俗的轻、推理文学,许多人都会就“你的是否能承担得起这份责任”来评判你和你的作品。

    宇野常宽的看法和言论犀利且直言不讳,但有些片面,因此与主流文学评论家们很不对付。

    不过正因为这些元素,他在御宅亚文化圈里非常有人气,是现今轻评论界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

    和他在这篇评论稿里搭档的前田爱则是文学界著名的评论家。

    她生于神奈川县,1977年东部毕业,并于1985年在东部读完博士课程,当时的导师正是竹内治教授。

    她是斋藤玲奈、梦子她们实打实的学姐。

    前田爱现在在成蹊大学文学部和立教大学文学部任教,是比较传统的学院派文学研究评论家,研究范围是日本的近现代文学。

    之前就有传言,说前田爱近些年的研究方向在逐渐往“非主流”的大众文学靠拢。

    如今她竟然和一名“不入流”的轻评论家联名出稿!

    无论这篇稿子是她深度参与了,还是只署了个名,对传统文学评论界和轻文学评论界都有无比深远的意义!

    前田爱这种咖位的大学教授兼文学评论家可不是区区金钱能打动的人物。

    北川秀之前就尝试过让《北川文库》花钱买量。

    然而早些年怒喷他不止的文学评论界意外的没有接受。

    以前他们为了钱可以怒喷北川秀,怒喷河出书房,甚至给的钱足够多,还能像“一郎”那般颠倒是非黑白,纯为利益而生。

    但这一切,都建立在文学界的“内斗”基础上。

    轻是“外人”。

    即便是这群喷子,在面对“外敌入侵”时,也会勒紧裤腰带,绝对不向“外人”妥协。

    这大概也是日本所谓的“文人精神”的一部分吧。

    因此北川秀能发动的文学评论家只有森哲太郎那一批北川文娱自己养的“喷子”。

    其实在这件事上,连一向无脑支持北川秀的森哲太郎都有点抗拒发声——

    他是靠文学点评吃饭的,而如果以现在的咖位站出来帮忙点评《北川文库》,说不定在业内的声望会一落千丈。

    虽说如此,念及这是北川老师的请求,而且自己的一切都是靠北川老师来的,他还是毅然发表了数篇评论稿帮忙鼓吹北川秀三人的新书。

    没想到森哲太郎还不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前原爱和宇野常宽共同署名的这篇《论〈北川文库〉旗下三大顶梁柱轻各自的优缺点与现实意义》,顿时勾起了北川秀的好奇心。

    前原爱教授他有所耳闻,是那种实打实的守旧派文人。

    北川秀刚出道时,她也是质疑声最大的几人之一。

    后来北川秀过关斩将,一路挑战起守旧派的七位“天下一品”,她也是愤而站出来指责的大佬之一。

    但前原爱教授和那些泯顽不灵的守旧派文人有一点不同。

    在谷崎一郎塌房后,她在成蹊大学的一堂文学公开课上公开点评了北川秀的《伊豆的舞女》,这也是她首次认真阅读完后的点评。

    那堂公开课上,前原爱不吝赞美之词,表示《伊豆的舞女》确实是日本文学史上足以用来划时代的作品。

    北川秀顶替谷崎一郎成为“天下一品”实至名归。

    在那之后,凡是涉及到北川秀和他的,前原爱都能客观公正的给予评价和看法,并没一棍子打死。

    这一类守旧派文人现在依然活跃在文学界,没有被北川秀等新派文人“革了他们的命”,就是因为他们的本质还是文人,而非政客或者商人。

    饶是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