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国院士从学霸开始 > 第286章 说好的打擂台,怎么不跟了?

第286章 说好的打擂台,怎么不跟了?(2/2)

对于类似的问题,他在参加今天会议前,就已经想到了。

    并经过了思考,知道该怎样正确的回答。

    念头停留在这里,他脸上顿时浮现出笑容,抬起视线朝米彬投去。

    稍微组织下话题,随即开口道:

    “探月任务有助于我们更加了解月球,同时也是为实现载人登月积累经验,所以大家在这事上可以放下,未来我们还会继续进行月壤采集。”

    “至于大家所关心的载人登月,目前研究院正在进行我国新一代航天飞行器研发。”

    “相信在五年时间内,有望在月球表面留下我们自己的脚印。”

    几乎是随着徐源话音落下的瞬间,包括米彬在内的现场记者,顿时面露惊色瞳孔仿佛发生了地震。

    除了是没想到徐源会真的给出预估时间,更惊喜这个时间居然那么近。

    本来这几天网上出现的声音中,不乏一些相关领域内的专家发声,但他们给出的预估时间,基本上都在十年之内范围。

    哪怕这个时间比较保守,想必也不会差太多。

    毕竟新一代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以及新一代月面着陆器的研发。

    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看似现在国内航天发展非常强大,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航天大国。

    无论帮助其他国家发射卫星,还是到建造天宫空间站到月球采集样品,都能够比较轻松做到,但载人登月却属于另外的一个层面。

    中间横跨着不容易逾越的鸿沟。

    从某方面简单来说,如果把现在的航天技术,当做是高中知识。

    那么新一代火箭和载人飞船,以及月面着陆器,便已经达到了大学的阶段。

    眼下摆在他们面前的正是高考。

    所以说要完成这种技术上的质的跨越,十年时间已经算比较快了。

    可现在徐源却表示在五年内,这如何不让人感到无比吃惊。

    况且按照徐源的作风,这五年恐怕还是保守估计。

    若不是大家都清楚徐源的权威,这会都要怀疑是不是乱说的。

    不过也正是因为对徐源的信任,当大家反应过来后心里面也只剩下了狂喜。

    谁都清楚这个消息一旦报道出去,会引起什么样的狂欢。

    甚至除了陈建方和何鲁平神情淡然,就连董事长郭东晓和航天局负责人,都快速闪过些许诧异,同样对这个结果感到意外。

    “徐院士,请问……这是真的吗?”

    米彬深吸一口气,将快有些控制不住的情绪,勉强给重新压回去。

    然后有些磕磕绊绊的再次追问了句。

    同时这句话也吸引了其他记者注意力,全神贯注竖起耳朵听着徐源的回答。

    “我什么时候说过假话。”徐源注视着对方,嘴角上扬噙着笑容回答。

    虽只是这样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无疑是给所有人打了剂强心针。

    丝毫不夸张的讲,现在大家心里就只有一个念头。

    那就是五年内会实现登月。

    “目前新一代航天飞行器正在研发中,也请大家多给我们一些信心。”

    陈建方这时忍不住插嘴补充了句,从某方面也是表明自己的态度,侧面证明了刚才徐源所说的话。

    而值得一提的是,徐源自然不是脑袋一抽,就胡乱给出了一个时间。

    主要在等待月壤返回地球的这二十多天,他拿着进行了一定优化后的设计方案,又和陈建方和何鲁平以及高铎等项目成员,进行了很深入详细的讨论研究,最终得出让所有人信服的结果。

    那就是他的优化方案适用,几乎完美解决了先前的那些问题。

    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能进入下一阶段。

    开始着手研发制造。

    只要造出来,那就能进行登月。

    如此他给出五年时间,确实是算比较保守了。

    得到自己想要的回答,紧接着男记者米彬也不再继续提问。

    顿时满脸喜色坐了下去。

    之后几位记者的提问,由于比较官方,都由郭东晓等人进行了回答。

    就连何鲁平也从旁给出了一定的回应。

    直到一位明显来自海外的记者,拿到提问权利,视线才又集中到徐源的身上。

    “徐院士你好,我叫布里塔尼亚,来自纽约时报。”

    “布里记者你好。”徐源回应了句。

    看在对方用蹩脚普通话介绍自己,他心里算是感觉比较舒服。

    可接下来对方紧随其后的问题,却顿时让他下意识皱起了眉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