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国院士从学霸开始 > 第257章 天宫建成,世界航天丰碑【万更求订阅】

第257章 天宫建成,世界航天丰碑【万更求订阅】(3/4)

布彻底掌握空间轨道自主交会对接技术,使得很多媒体一下子闭了嘴。

    尤其在之后的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发射,更是连续取得圆满成功。

    在这种情况下,不但海外媒体声音小了很多,就连瓯空局和NASA都少提起这个话题。

    似乎天宫空间站的成功,已然成了板上钉钉的事。

    他们再不想看到也不行。

    而相信在这次梦天实验舱发射对接,组成空间站的最后一环后,海外会反过来称赞这航天上的奇迹。

    徐源从最初参与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研发,到加入空间技术研究院担任研究员。

    攻克轨道自主交会对接技术。

    配合进行空间站舱室的相关设计,能一路走到现在亲眼见证天宫见证,那种内心的情感是无法言喻的。

    精神层面有着强烈的满足感。

    所以就算不用陈建方特意提醒他,他也肯定会到现场观看发射。

    本来张光意是希望徐源能多留几天,这样就能在氮化镓雷达上多讨论交流,进度方面肯定会快些。

    但得知徐源是去参与航天上的事,便不再强行挽留什么。

    并提前祝徐源在航天领域参与的工程圆满成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月底徐源返回燕京时,金陵大学教授刘文森,特意赶了过来相送。

    “徐院士。”

    “我都还没来得及感谢,没想到你这就要离开了。”

    车旁边刘文森看向徐源有些遗憾,这次虽是作为徐源的助手参与实验,却不得不说让他收获良多。

    本来他还想找机会向徐源表达谢意,但现在显然是来不及了。

    徐源在和别人共同进行项目研究时,从来不会选择故意藏私。

    毕竟他也非常希望,能看到国内涌现出,更多更优秀的科学家。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科学技术的快速进展。

    单靠他个人的实力,哪怕天赋再强总是有限的。

    各行各业有这么多研究领域,他肯定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部擅长。

    就拿汇聚世界顶尖技术的光刻机,交给他自己的话绝对是不可能完成的项目。

    因此听到刘文森的话,他脸上浮现出笑容,随即开口回应起来。

    “刘教授你这是说的哪里话,真要说感谢,还是我应该感谢你愿意给我当助手,否则氮化镓衬底材料的技术问题可没这么快解决。”

    他这话可没有说错,借助刘文森在氮化镓材料领域中的丰富经验。

    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减少很多试错成本。

    要不然真花费两个月的时间,都不见得能够彻底解决那两项问题。

    刘文森听到徐源的话顿时有些受宠若惊,连忙摆手很是谦虚回答:“我对自己的水平是有自知之明的,如果不是有徐院士你在,哪怕到年底恐怕都没有办法攻克这两项技术。”丝毫没有往自己身上揽功。

    徐源对此倒没继续在这个话题上多说,笑呵呵接过话茬道:

    “总之以后少不了见面的机会,到时候我可还要向刘教授你请教呢。”

    “所以千万不要这么客气。”

    “那我可要期待上了。”刘文森顺着话往下说。

    接着他又突然想起什么,话音才刚刚落下,又急忙补充了句。

    “对了,还有一件事。”

    “老张今天没办法过来,说让我替他送送你。”

    徐源闻言丝毫不感觉意外,如今张光意肯定心思全在氮化镓雷达上,自然不可能丢下团队其他人,跑到这里来送他。

    于是他立刻笑着回应道:

    “看来用不了多久,就能看到咱们的国产氮化镓雷达服役了。”

    “肯定没有问题。”刘文森闻言笑着点点头。

    就这样两人又攀谈了几句,刘文森便主动沉默下来结束交流。

    不影响徐源的出发时间。

    对此徐源自然也不再耽搁,随即坐进了车里。

    离开第十四研究所。

    ……

    时间进入到五月份,尽管距离实验舱发射,还有着长达一周的时间。

    但网上的相关话题,已经占据了很高热度。

    甚至以意想不到的情况冲上热搜。

    如今还没发射完成空间站的最后一环,便掀起了这么高的热度。

    更不要说发射当天的情况。

    不过实际上更重要的原因,是随着空间站建成,顺利完成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规划。

    随之而来的便是载人登月。

    这自然让大家期待。

    对于国人来说,飞天登月已经是千年的梦想,其中的浪漫是海外所不懂的。

    甚至丝毫不夸张的讲,大家对登月的期待,远远高于空间站。

    在大多数人看来,所谓的探月卫星月球车,以及空间站工程,全部都是为实现登月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