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大夏明镜 > 第372章 巡查地方

第372章 巡查地方(2/3)

择了传道授业,几十年来,在大夏各处游历讲学,将儒家先贤的思想传播给更多的学子。

    说起来,朝中大多数官员,都得称他一声先生。

    两位宰相身在朝堂,一道政令,便能影响大夏万万人,早早的就晋升大儒。

    苏先生远离朝堂,用双脚走遍了大夏所有土地,给教育资源贫瘠的地方学子传授六艺,教深山中的孩子识文断字,身体力行的在发扬儒家,终于在前些日子,成功晋入第五境。

    他回长安这两天,苏府的门前,停满了车轿,朝中数不尽的官员登门拜访贺喜。

    长安某座高门之内,一名发须皆白的儒雅老者捋着胡须,眉头紧蹙。

    “什么,陛下为求长生,将大夏权贵屠戮殆尽?”

    “老夫数年没有回长安,他对李玄靖的宠信,竟然到了如此地步。”

    “国家内忧外患,他不仅不早立太子,反而更加痴迷的追求长生之道,荒谬,简直是荒谬!”

    “他既然不想理朝政,又何必霸占皇位不放,早早传位,岂不能多增几年寿元?”

    ……

    得知这两年长安发生的事情之后,他的眉头蹙的更深。

    过去的两年,他在一处偏僻的山村静修,与世隔绝,不知外界消息,破境回来之后,方知外面的世界已经大变样。

    大夏面临数百年未有之危机,身为天子,竟然还在闭关追寻那虚无缥缈的长生,实乃昏庸!

    沉思片刻之后,他亲手写了两封请柬,吩咐道:“将这两封请柬,送到崔俭和裴浩府上。”

    一名下人接过请柬,躬身称是。

    崔俭与裴浩,正是左右二相的名字。

    在大夏,能够直呼两位宰相名讳的,恐怕也只有苏先生了。

    半日后,苏府门前。

    两顶轿子,几乎是同时停在了苏府门口。

    左右二相各自从一顶轿子中走出来,互相对视一眼,只是微微点头,并未多言,并肩走进苏府。

    片刻后,苏府正堂之内。

    右相走进来之后,率先对一名老者拱了拱手,说道:“恭喜苏兄。”

    左相也微笑道:“多年不见了……”

    两人分别落座,老者面色平静,开口道:“你们二人,身为宰相,有规劝天子之责,却坐视陛下这十多年来肆意妄为,你们对得起天下百姓,对得起你们身上的官服吗?”

    左相闻言,微微低下头,一时无言反驳。

    右相则面色如常,自顾自的抿了一杯茶水。

    不过,老者并未继续质问他们,而是道:“大夏需要一个励精图治的天子,而不是一个只想长生,不理朝政的帝王,陛下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太久了,他沉迷于长生和帝王权术,无法带领大夏应对接下来的变局……”

    他沉默片刻,说道:“大夏……该换年号了。”

    右相放下茶杯,问道:“你想逼宫?”

    老者道:“天子贪恋权位,于国于民,有害无益,大夏不需要一个不上朝的皇帝。”

    右相问道:“你想让陛下传位给谁?”

    老者道:“汉王幽王大逆不道,睿王宣王吉王年纪尚幼,只有淳王、恭王、睿王可选,淳王已近不惑,却依然贪图享乐,整日钓鱼弄厨,没有帝王之能,恭王沉稳持重,监国屡有政绩,睿王以前虽纵情声色,但听说近年已有所改变,勤学好读,手不释卷,未必不能担以大任,二人之中,陛下可任选一位立为太子,你们以为如何?”

    右相摇了摇头,说道:“立不立太子,立谁为太子,是陛下的家事,为臣子者,不应干涉天家之事。”

    老者看着他,难以置信的问道:“你裴浩当年无数次当堂顶撞陛下,如今面对立储大事,竟也变的瞻前顾后,可是舍不得你身下宰相之位?”

    右相缓缓站起身,说道:“话不投机,老夫告辞。”

    说罢,他便直接转身离去。

    看着他离开,老者靠在椅子上,失望道:“想不到,当年那般刚硬的裴浩,竟也会变成今日的样子。”

    左相也随之站起身,说道:“插手立储,是为臣者最为忌讳之事,我还是劝苏兄三思而后行,这些年来,不少儒家官员都因此而死……”

    老者闻言,只是淡淡的一笑,说道:“老夫这两日,听书院学子们说过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倘若老夫因为劝谏昏君立储而死,也可以说是重于泰山了吧……”

    ……

    至圣三十六年,元宵刚过,长安便掀起了一些风波。

    苏先生以大儒的身份回归,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上书建议陛下立储传位。

    长安的官员都知道,这是陛下的禁忌。

    自太子亡故之后,不知道有多少人建议陛下立储,都被陛下无视。

    有儒家官员看不惯陛下追求长生,不理朝政,上书谏言不成,便写诗著书,暗议陛下贪权昏庸,误国误民,但最终都被抓进了大理寺或是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