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求农人助耕公田(籍田),收获皆为统治者所得,其比例约占农人收获的十分之一。殷纣王加征赋税,用以充实鹿台和巨桥。
公田上的收获物就作为交给奴隶主贵族的一种赋税。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殷人七十而助”的“助法”。这种助法,按照孟子的看法,就是画地面为井字形,分为九区;八区分配于八家之民,称曰“私田”;其中之一区,八家合力耕作,谓之“公田”。
所以,孟子说:“助者,藉也”。中国古代文献中的“藉”字应作“耤”,后来误作“籍”。“耤”即“借”字,“耤”(强迫)公社农民的力量来为自己耕种叫做“耤”,字从“耒”即表示其与农事有关。所以赵岐《孟子注》云:“藉,借也,借民力而耕公田之谓也。”郑玄注《礼记·王制》中的“公田藉而不税”时也说:“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美恶取于此,不税民之所自治也。”
虽然商代没有人口调查制度的具体记载,但从甲骨文的祭祀卜辞用牲资料中可以间接算出晚商人口。
考古发掘发现的大量的甲骨文,说明殷商时代文字已经得到充分广泛的应用,发展得也比较成熟;汉字的结构在甲骨文中已经基本形成。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使后人对商朝的了解更为详细可靠。
商代甲骨文兼有象形、会意、形声、假借、指事等多种造字方法,已经是成熟的文字。在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总共发现有4672字,学者认识的已有1072字。甲骨文因刻写材料坚硬,故字体为方形。而同时的金文,因系铸造,故字体为圆形。
商族最早是以鸟为图腾的,他们称自己为玄鸟的后裔。 由于鸟是商族起源的祖先神,而后商族的祖先就具备了鸟的神灵。商王的祖先本是东夷, [49]东夷部族主要以各种鸟的崇拜为最多、最盛,故在《尚书·禹贡》《史记·五帝本纪》《汉书·地理志》等文献中,“东夷”又被称为“鸟夷”。在文献记载中,东夷集团的先祖太昊、少昊、帝舜、后羿、伯益等,都以太阳鸟为图腾。从出土的人骨情况看,新石器时代的东夷人除了流行头骨变形和人工拔齿习俗外,还流行着另一种习俗,即口含直径约15—20毫米的石球或陶球。学者大多认为这种含球习俗乃模拟吞玄鸟卵而生子,球象征鸟卵,含球有祈子之意。不仅如此,东夷古人在日常生活中还常作鸟状打扮。东夷人甚至还以鸟来命名各种官吏,《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国国君到访鲁国,鲁昭公设酒款待,席间昭公问:“少皞氏以鸟名官,何故也?”郯君解释道:“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尽管这些记载只是后人的追述,少皞时代是否有如此完备的职官体系尚不可知。但至少说明,彼时在东夷地区存在许多以鸟命名的氏族部落,而区分这些部落的主要依据便是不同的鸟的徽识。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