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宿缘之命运 > 第365章 出游(大宋遗风)

第365章 出游(大宋遗风)(3/3)

碑阴题曰“精神不死”四字。民国在照壁后,真武殿废址前,树立孙中山先生铜像一尊,台上大殿为中山俱乐部。至此,公园已初具规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中山公园有所变更,原牌坊东额改“自由”为“天下为公”;改西额“平等”为“民众乐地”。龙亭大殿正中悬挂孙中山遗像,其旁悬挂革命先烈遗像多幅,东跨院设无线电台,西跨院设河南古迹研究会、国术馆等。

    开封沦陷,伪政府曾在龙亭各处,一度恢复神庙,利用宗教来毒化人民。

    伪教育厅在龙亭设立新民教育馆,改中山公园为新民公园。

    战争胜利后,刘茂恩将龙亭大殿改为忠烈祠,在大殿内置张自忠等66位抗日将士牌位,并立碑记述这次改建经过。原先照壁前的纪念碑,已被拆毁。龙亭已遭受严重破坏,龙亭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正式命名为龙亭公园。

    龙亭公园地处中原腹地,豫东大平原、黄河下游大冲积扇南翼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

    龙亭公园建于六朝(五代时期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及金朝)皇宫的遗址之上,以金碧辉煌、气势雄伟的龙亭大殿为主,由午门、玉带桥、嵩呼、朝门、照壁、朝房等清朝万寿宫建筑群组成。

    龙亭公园占地面积1038亩,其中水域面积(包括杨、藩二湖)710亩的龙亭景区定然有它的内涵 。龙亭景区三面环水,加上每年一次的菊花盛会主会场设在这里,龙亭成了开封的象征。

    龙亭大殿系宋代皇宫后御苑旧址的一部分,殿下高台乃明代周王府花园中的土山。龙亭大殿是公园内整个清代建筑群体中的主体,建于72级蹬道的平台之上。大殿坐北朝南,殿前是贯通上下的用青石雕刻的蟠龙盘绕的御道,云龙石雕上至今还留有赵匡胤当年的马蹄印。御道东西两侧各有上下蹬道和便道。龙亭大殿高26.7米,东西长19.10米,南北宽11.90米。殿内天花板上绘有青云彩纹团龙图案,殿外飞檐高翘,檐角皆挂风铃,风铃随风作响,美妙无比。龙亭大殿雄踞于高大的殿基之上,巍峨壮观。特别登上龙亭大殿,潘杨二湖,龙亭公园的秀丽景色,繁华的宋都御道,幽雅的古都风貌尽收眼底,使人感慨万千。

    植物造型园,被称为“中州一绝”,位于龙亭大殿后面。占地面积7.8亩,是用刺柏、侧柏等植物绑索成各种动物造型,飞机、火车、塔等模型、西游记、三潭印月等故事的富有特色的植物园。植物造型园内有“九龙壁”、“群虎扑羊、”“熊猫乐园”、“十二生肖”、北京的“百塔”,开封的“铁塔”、杭州的“三潭印月”等,不仅造型奇特逼真,其细膻的手法,精湛的修剪技艺,栩栩如生的画面更令人拍案叫绝。

    盆景苑又叫芳林苑,位于植物造型园的西侧。占地面积6.7亩,是公园内观赏盆景的场所。园内有树桩盆景,山水盆景数百盆。千姿百态,造型奇特,清秀淡雅的盆景使人赏心悦目,园林小口山石、水池、花架等的巧妙点缀,更使人流连忘返。

    潘家湖和杨家湖分别位于龙亭公园的主干道两侧,东面为潘家湖,西面为杨家湖。潘杨二湖水面自然宽阔,湖岸弯曲,湖岸桃红柳绿,玉桥飞泓,波光涟涎,景色优美。

    探古苑位于潘家湖内的东湖岛上,是根据发生在龙亭一带的历史传说和故事而建的。分为北室,东室,西室三处展厅,展示了5组有关龙亭的故事。

    东西房朝各有三开间、五开间一处,南北排列,东西相对称。建筑采取苏式彩绘手法,古朴 典雅。房朝内展览的是以故事情节为内容,以宋代九位皇帝为故事背景的九组蜡像。

    照壁位于朝门内正中,龙亭大殿和朝门之间。高7.36米,东西宽19米,壁正中开一贺顶式洞门,面对朝门,通过照壁直上龙亭大殿。

    嵩呼位于午门和朝门之间,文称山呼,系清代开封地方官员至“万寿宫”给皇帝进行遥拜、三呼万岁之外。中间三间为穿心殿式建筑,透过穿心殿,即展现出朝门和龙亭大殿。这一层层建筑颇似空中楼阁,耐人寻味。

    玉带桥,过午门北行100米,便是“玉带桥”。玉带桥南北长40米,东西宽18米,是贯穿东西两面潘杨二湖的一座石拱桥。因在波光涟涎的水面上弯曲似玉带,故称“玉带桥”。

    龙亭公园的《九帝迎宾》、《杯酒释兵权》、《杨八姐游春》、《李 师师劝君》等具有浓郁宋代宫廷文化特色的节目,浓厚的宫廷文化氛围常常使人梦回千年,浮想联翩。

    10月18日至11月18日每年此时举办菊花花会,在七朝古都---开封的大街小巷遍布色彩绚丽的菊花,红的、黄的、紫的,白的,把开封装点成一片花海。花会主要展点有龙亭、天波杨府、中国翰园碑林、铁塔、大相国寺、包公祠、禹王台、万岁山等几处,所展出的菊花品种多达100余种。花会期间还将开展各种经贸活动,目的是使人们了解开封。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