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黄河三峡景区总面积约40平方千米,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内最具吸引力的地方、豫省十大热点景区、中原四大避暑胜地之一。黄河三峡景区既有南国山水的柔媚与婉约,又不失北方山水的雄健与阳刚,三条峡谷各具特色。景区不仅高峡平湖、港湾交错、奇峰林立、洞龛众多,而且还有“鲧山禹斧”的黄河文化、“京娘化凤”的美丽传说、“洞天福地”的祈福文化、“犀牛望月”的风水宝地等一系列君王胜迹,被誉为“黄河三峡,皇家山水”,堪称“中原第一高峡平湖”。
阳台宫,着名道院。在王屋山脚下愚公村的西侧,是王屋山旅游线路的起点。建筑是自南而北,依山就势,由低到高,错落有致。阳台宫现存的主体建筑三清殿和玉皇阁为明正德年间重修。主体建筑上的几十对石刻柱子,使这座宗教圣地成为石刻艺术的殿堂;柱子上刻有翻滚的云龙、朝凤的百鸟、闹梅的喜鹊、牧羊的苏武、过海的八仙、战蚩尤的黄帝等。阳台宫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其中的一株七叶菩提树,树围近3米,高14米,传为唐代所留。 阳台宫初创于唐开元十五年,唐玄宗令司马承祯创建道院,又令胞妹玉真公主来此修道,王屋山遂成道教名山。李白《上阳台》诗帖,为唯一传世手迹。院内古柏、树龄均在千年以上,七叶树为玉真公主所植。
千年银杏树也叫白果树,为我国五大银杏树之一,有“中国植物活化石”之美称。它为西汉时期所植,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树高457米,树围945米,被当地人称作“七搂八拐棍”。
迎恩宫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五年间重修。因唐亲王驾临,山民迎恩而得名。迎恩宫北枕垂珠峰,侧傍低水崖,周围山林繁茂,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交相辉映。迎恩宫现存古建筑8座,为二进院落。玉皇殿为无梁殿建筑,全国罕见。
济渎庙又名清源祠,位于济源市庙街,占地8.6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初建于隋开皇二年,唐、宋、明、清都进行过扩建和重修,建筑群落宏大,内涵丰富,堪称天下第一水神庙。自隋朝到清代,一直是封建帝王祭水之圣殿。庙中的汉代“将军柏”距今已1800余年。
奉仙观位于济源市荆梁北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唐代垂拱元年。宋金时期,全真道士贺兰栖真入住奉仙观讲经,受宋真宗赏赐,遂对奉仙观大规模增建和修缮。庙中三清殿是豫省现存古建筑中木结构纯度最高、历史文化价值最大的文化遗存之一。观内“太上老君石像碑”为唐代道家碑碣之冠,其拓片曾在国外展出。
盘古寺位于济源市城北12千米处于太行山南麓的盘古口,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佛教寺院创建于北魏太和三年。寺典雅玲珑的四合院,现存古建筑均系清代建筑。寺前有御碑亭,有乾隆皇帝亲书的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及韩愈的七言诗;西北有明初所建的五层密檐式舍利砖塔,东北500米处的石茶壶上,有乾隆亲书的《盘古考证》及“名山胜迹”四个大字的摩崖石刻。
王屋山地质博物馆位于天坛山脚下,就地取景,依山而建,自然景观与人工展示浑然一体,互为补充。地质博物馆由入口广场、元古宙广场、古生代广场、中生代广场、新生代广场5个广场和地球馆、古海洋馆、硅化木馆、恐龙馆、多功能馆、展示馆6个展馆构成。展厅与广场相结合,形成室内外穿插流动的空间,展示地球演化、生命进化和王屋山地质历史。
黛眉山地质博物馆位于龙潭大峡谷五龙庙东侧,是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展示和地学科普的基础设施,属公益性建设项目。该工程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投资560万,为全框架、全现浇结构。内设交流大厅、综合厅、黄河厅、古海洋厅、峡谷厅、黛眉厅和多媒体厅七大展区,通过声、光、电、实物等展示形式,展示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风貌。古海洋馆展厅与广场相结合,形成室内外穿插流动的空间,展示地球演化、生命进化和王屋山地质历史;元古宙广场和地球馆,重点介绍地球结构和组成地壳的岩石、矿物;古生代广场和海洋馆,重点介绍远古时期的海洋沉积和海洋生物;硅化木馆,有大型硅化木;中生代广场和恐龙馆,重点介绍火山喷发和恐龙灭绝的知识;多功能馆,了解地质史书、王屋美景;及新生代广场。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是由一系列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价值的,能够代表本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地质历史。特定阶段的地质事件和地质作用的典型地质遗迹所组成。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是传说中愚公的故乡。《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产生于春秋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