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重生后,我靠破案走向权力巅峰 > 第1154章 致死原因确定

第1154章 致死原因确定(1/2)

    “胸骨骨质密度正常,”&bp;**分离胸骨与肋软骨连接部,“肋软骨钙化程度符合&bp;35-40&bp;岁男性特征,第&bp;5-7&bp;肋软骨有轻微骨化,与年龄推算一致。”&bp;暴露胸腔后,双肺的状态立刻引起注意&bp;——&bp;膨胀明显,边缘钝圆,呈暗红色,指压留有压痕。

    “双肺膨胀,重量增加,”&bp;**用止血钳提起左肺下叶,切面有大量泡沫状液体溢出,“这是急性肺水肿的典型表现,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伴有少量炎细胞浸润,符合窒息死亡的肺部改变。”&bp;他切开肺动脉,管腔内未见血栓,“肺门淋巴结轻度肿大,呈暗红色,提示淤血改变。”

    心脏的检查揭示了更多细节。**小心剪开心包膜,心脏大小约为死者本人的拳头,重量&bp;320,在正常范围内。“心外膜下可见多处点状出血,”&bp;他指着右心房壁,“典型的&bp;TardeU&bp;斑,是窒息死亡时毛细血管破裂所致。”&bp;切开左心室壁,心肌厚度&bp;1.2Cm,右心室&bp;0.5Cm,心肌质地坚韧,呈暗红色,“心肌纤维排列整齐,未见断裂、坏死,也没有心肌梗死的陈旧性瘢痕,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导致的死亡。”

    “张老师,心血呈暗红色,不凝固,”&bp;小林在提取心血样本时发现异常,“这也是窒息死亡的特征吧?”&bp;**点头,将心血注入试管:“缺氧导致血液中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增强,使血液失去凝固能力。取&bp;5ml&bp;送检毒物化学分析,重点排查安眠药、生物碱、有机磷等常见毒物,同时检测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

    解剖腹腔时,肝脏的状态引起注意。“肝脏大小正常,重量&bp;1500,”&bp;**切开肝组织,切面呈暗红色,“肝小叶结构清晰,中央静脉扩张淤血,周围肝细胞呈空泡样变性,是缺氧导致的肝淤血改变。”&bp;胆囊充盈,内含约&bp;30ml&bp;黄绿色胆汁,“胆囊黏膜光滑,无结石。”

    胃内容物的检验提供了重要的时间线索。**切开胃壁,一股食物混合胃酸的气味弥漫开来,胃内有约&bp;200ml&bp;半消化的食物残渣,可见米饭颗粒、牛肉纤维、西兰花碎片和少量红酒沉淀物。“米饭颗粒的淀粉水解率约&bp;60%,牛肉纤维的肌纤维断裂长度&bp;0.8-1Cm,”&bp;他用显微镜观察样本,“消化程度符合进食后&bp;4-6&bp;小时的状态,结合食物种类分析,最后一餐应为晚餐,包含牛排、蔬菜和红酒。”

    提取胃壁组织样本时,**注意到胃黏膜有少量点状出血。“胃底部黏膜充血,”&bp;他解释道,“这是窒息时迷走神经兴奋导致的应激性改变,并非机械性损伤。”&bp;小林将胃内容物样本分装:“已取样做毒物分析和食物种类鉴定,同时检测是否有胃内容物反流现象。”

    颅腔解剖显示,颅骨骨质完整,无骨折。“硬脑膜外、下腔无出血,”&bp;**翻开硬脑膜,“蛛网膜下腔可见少量散在的点状出血,以大脑纵裂周围为主,符合窒息死亡的颅内改变。”&bp;脑组织呈暗红色,水肿明显,“脑沟变浅,脑回增宽,重量&bp;1450,符合脑水肿特征。”

    提取心血、尿液、胆汁等生物样本后,**总结初步解剖结果:“死者符合机械性窒息死亡特征,具体表现为:眼睑结膜点状出血、口唇发绀、舌尖齿痕、心外膜下&bp;TardeU&bp;斑、双肺急性肺水肿、胃黏膜点状出血、心血不凝等。死亡时间综合校正后,推断为&bp;5&bp;月&bp;14&bp;日&bp;23&bp;点至&bp;5&bp;月&bp;15&bp;日凌晨&bp;1&bp;点之间,误差&bp;±1&bp;小时。”

    “那致伤工具能判断吗?”&bp;小林整理着器械,手术刀的寒光在灯光下闪烁。**指着舌骨和甲状软骨:“舌骨大角有不完全性骨折,甲状软骨上角骨膜下出血,提示致伤物为宽约&bp;3-4Cm&bp;的带状物,边缘较软,可能是皮带、领带或绳索类。结合现场发现的足迹和烟蒂,嫌疑人应为男性,身高&bp;175-180Cm,体力较好,作案后有处理现场的行为。”

    当最后一块组织样本被放入福尔马林固定液时,标签上详细标注了&bp;“左心室壁,HE&bp;染色”“肺下叶,免疫组化”&bp;等信息。**摘下手套,指尖的消毒水气味与福尔马林的刺鼻味交织:“等毒物分析结果出来,排除中毒因素,就能最终确定死因了。”&bp;他望着解剖台上覆盖白布的尸体,“这个死者的职业特征很明显,”&bp;他突然想起什么,“灰色夹克内衬的钛合金粉末,加上胃里的红酒牛排,很可能是从事商务、金融类工作的,社会层次不低。”

    小林的笔在解剖记录上飞快移动,纸面沙沙作响:“张老师,您看这心肌细胞的电镜照片,”&bp;她调出屏幕上的图像,“有局灶性的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