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针缝合线穿过皮肤时,窗外的天已经亮了。**看着解剖报告上的结论,死亡时间和原因的判断像拼图一样严丝合缝。红色纤维的匹配、指甲缝里的&nbp;dna、拖拽造成的挫伤、与现场吻合的损伤特征……&nbp;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死者最后的遭遇。
小王的笔记本上,“红色连衣裙”&nbp;几个字被画了个圈,旁边标注着&nbp;“聚酯纤维&nbp;150x100&nbp;根&nbp;/&nbp;英寸”。他带着技术员来到张磊居住的单元楼,三楼的声控灯在脚步声中亮起,墙面上的小广告被雨水泡得发涨。“先查&nbp;401&nbp;住户,”&nbp;小王指着门牌号,房东说上周六有红衣女子出入,而&nbp;401&nbp;的住户李娟正是张磊的楼上邻居。
敲开&nbp;401&nbp;的门时,李娟正抱着孩子喂奶,客厅的晾衣绳上挂着件红色连衣裙,材质在阳光下泛着光泽。“这是我表妹的衣服,”&nbp;她指着连衣裙上的蕾丝花边,“她上周六来做客,说衣服蹭到油渍,在我家洗了没干,就先放这儿了。”&nbp;小王让技术员取下连衣裙,纤维取样显示与现场发现的红色纤维经纬密度完全一致,“她叫赵晓,在超市当收银员,住城西的阳光小区。”
找到赵晓时,她正在超市的收银台扫码,红色连衣裙的袖口卷到肘部,露出腕上的银镯子。“上周六我确实去李娟家了,”&nbp;她的收银机抽屉里放着包纸巾,包装与张磊客厅垃圾桶里的一致,“下午三点左右去的,六点就走了,李娟可以作证。”&nbp;超市的监控显示,赵晓&nbp;7&nbp;月&nbp;1&nbp;日至&nbp;7&nbp;月&nbp;5&nbp;日的考勤记录完整,每天的工作时间从早上&nbp;8&nbp;点到下午&nbp;5&nbp;点,没有作案时间。
“你认识楼下的张磊吗?”&nbp;小王的笔录本摊在收银台上,笔帽在&nbp;“7&nbp;月&nbp;3&nbp;日”&nbp;字样上敲击。赵晓的眼神有些茫然,扫描商品的手顿了顿“好像见过,有时候在楼道碰到,但没说过话。”&nbp;她突然想起什么,“上周六在李娟家阳台晾衣服,看见楼下有个男的在搬东西,挺沉的,好像是个矮柜,当时没在意。”
小王立刻调取单元楼的监控,7&nbp;月&nbp;1&nbp;日下午&nbp;4&nbp;点&nbp;17&nbp;分,赵晓的身影出现在楼道里,穿着红色连衣裙,手里拎着个水果篮。“她进&nbp;401&nbp;后直到下午&nbp;6&nbp;点&nbp;12&nbp;分才离开,”&nbp;小王放大监控画面,“期间没有下过楼,电梯和楼梯的监控都能证实,与张磊的死亡时间完全错开。”&nbp;技术员补充道,赵晓的指纹与消防栓箱上的未知男性指纹不符,dna&nbp;也与死者指甲缝里的皮肤组织碎屑不一致。
赵晓的通话记录显示,7&nbp;月&nbp;3&nbp;日晚&nbp;8&nbp;点至&nbp;10&nbp;点,她正在和母亲通电话,时长&nbp;1&nbp;小时&nbp;23&nbp;分,通话地点显示在阳光小区的家中。“我妈腿脚不好,每天晚上都要打电话问她情况,”&nbp;赵晓翻出通话记录,“那天聊到超市搞促销,说要给她买双防滑鞋,怎么可能去杀人?”&nbp;她的银行流水也没有异常,近期没有大额转账,与张磊的账户无任何交集。
“她的身高&nbp;158&nbp;厘米,”&nbp;小王对照现场的鞋印数据,“推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