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我的末日避难所系统 > 第821章 星际蝗虫

第821章 星际蝗虫(2/3)

的第二轮扫射开始了,在黑色的军团舰队中直接刮去了狠狠的一层战舰,至少数千艘战舰化为宇宙尘埃。

    “等到降下的强袭部队采样回来,就让要塞瞄准这颗行星开火,毁掉它。”

    三个小时之后,伊谢尔伦要塞的主炮已经发射了超过十次,超过三分之一足足上万艘的军团战舰几乎都是它摧毁的,战果之辉煌堪称前无来者。

    就在米达麦亚的特混舰队在黑色区域大搞破坏的时候,远在黑暗星域的莫白正在参观图西四号高轨道上的星环造船厂。

    根据联邦星际工业部的建议,轨道上的星环造船厂的第二阶段扩建工作正在进行,第二个四层星环从另外一方方向上开始向轨道上的预定区域延伸,最后是要将整个行星用第二个星环围绕起来。同时在太阳系中,几乎一模一样的围绕地球和火星的两座全新星环造船厂正在全速施工,这些正是地球联邦工业计划的最新成果,如果三座新星环造船厂全部完工的话,联邦的造船产能还能增长百分之七十。

    图西四号的新星环造船厂也已经有两千多个新的船台已经完工正在开工,不同是的是,这些全的船台都是标准的驱逐舰专用船台,而上面正在建造的驱逐舰是一种全新的型号。

    “星际蝗虫级驱逐舰,是联邦工业部和军部联合研制的新一代无人驱逐舰,摒弃了原本在有人的星狼级驱逐舰基础上设计的驱逐舰,完全采用无人化设计和新的设计思路。”

    “取消了外部装甲,采用了新一代的护盾融合技术,”

    莫白感到很有趣,边走边问到:

    “没有外部装甲板?遇到实体的电磁炮怎么办?”

    驱逐舰的主设计师扶了扶自己的眼睛,笑着说道:

    “根据军部的所有战斗数据,银河系目前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文明和种族势力,战舰的主要武器都是光束炮,就连反物质军团也一样,当然他们的寄生炮弹和巡航导弹除外,”

    莫白好奇的问道:

    “所以你打算是让我们的新战舰,被军团的寄生炮弹击中之后直接自爆?”

    设计师眨了眨眼睛,用力的点点头:

    “对啊,我们的主力驱逐舰,虽然架设了驱邪法阵,但是一样只能减缓反物质军团的寄生和污染速度,战斗中也不能对它们进行净化,所以百分之九十九的战舰被寄生之后都只能弃舰并且自毁,我们这次干脆让无人战舰上除了智能主控核心之外的区域,全部不在架设驱法阵,这样就可以节约相当一部分的建造时长。”

    莫白也开始明白了这位奇葩设计师的思路:

    无人战舰不需要舰员撤离这个步骤,自然也无需使用驱邪法阵争取时间来让人员撤离,那么既然无法完全组织被寄生,那为何不干脆提前自爆。

    这位看着斯文白净的孙姓主设计师坦然道:

    “我们还为这种新型无人驱逐舰加载了自杀式攻击模式,一旦检测到自身被寄生,就会全速前进,冲入敌人阵型进行自杀攻击并在最后阶段实施自爆,”

    莫白咋舌道:

    “这点的确是狠,反正要被寄生体控制,干脆冲过去自爆对吧?孙博士。”

    孙博士点头说:

    “去掉了外装甲,这种驱逐舰的护盾发生器就可以从两台中型护盾发生器增加到了三台,护盾强度提升百分之三十左右,外骨架上的近防炮数量也有所增加,”

    “更重要的是它的主炮设计,一共有两种专属火炮。一种是已经从多火炮巡洋舰上移植过来的高射速光束炮,特点同样是短时间内大的高射速,但是需要时间冷却,不过同样是因为没有多余的装甲和舰内结构,冷却系统有充足的安装空间,所以它的冷却时间更短。”

    “第二种火炮则是借鉴了旧时代的金属风暴系统的实弹磁轨炮系统,简单点就是延长电磁轨道的长度,贯穿整个舰身,同时在磁轨上预设多段式高速穿甲,一旦启动,就可以让整段磁轨在几秒内向对面的敌舰同时投放数以万计高速弹药,每一发弹药的威力虽然不如传统的磁轨炮,但是每秒投放的但油耗量却是千倍以上。”

    莫白看着眼前的刚刚出现的新驱逐舰,也是颇为吃惊,因为眼前的驱逐舰并不算大,地球联邦的驱逐舰标准已经和银河系的额大多数同行标准接近,长度一百五十米以下的是护卫舰级别和以下的作战舰艇,接下来就是长度一百五十米到三百米的驱逐舰标准,

    而眼前的这艘驱逐舰长度大约是两百米左右,肉眼可见的是一组十乘十的密密麻麻排列的磁轨炮管,整艘驱逐舰的大部分几乎就是这些炮管组成的,从炮管后部装填的是竹节一样的一节节的炮弹,可以看出,磁轨炮应该可以在通电发射的瞬间,将装满整个炮管的炮弹一瞬间全部打出去,而一根一百五十米长度的炮管,绝对可以装进接近两百发炮弹,一百根炮管,那就是,两万多发炮弹。

    想到这里,莫白也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几秒之内,发射出两万发炮弹,这些高速穿甲弹对于敌人的的战舰装甲而言,简直就是一场毁灭火雨,如果护盾的强度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