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听说张松被诛,痛惜不已,趁机向刘璋发动进攻,很快就攻克了沿途关隘和城池。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天,刘备兵临成都城下,刘璋开城投降。
张松,字子乔,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位官员,然而他的名声却不太好。
他以卖主求荣、为了荣华富贵而将刘璋出卖,以及贡献地图等行为,被人们视为巴蜀的罪人。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一下他的生平。
张松出生于汉献帝永兴二年(154年),是蜀郡人。他身材矮小,皮肤黝黑,长相不扬,但才华出众,辩才无双。
他最初被任命为刘璋属下的益州别驾从事,被派遣至曹操处而不为其所存录,因此怀怨恨。
回蜀之后,张松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并说璋连好刘备。后来,他与法正密谋奉刘备为主,又劝说璋迎刘备以击张鲁,这些建议都被刘璋所采纳。
建安十七年(212年),张松暗助刘备,结果被其兄张肃所告发,刘璋得知后怒而将他斩杀。
在历史上,张松的卖主求荣、背叛行为一直被人们所谴责。他的行为不仅导致他的名声变得非常糟糕,也最终导致了他的不得好死。
他的行为也成为了人们谴责他的罪行的证据。在巴蜀的历史上,他被永远地留下了“恶人”、“巴蜀罪人”的骂名。
张松是一个典型的权力斗争者,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惜出卖主公,暗助敌人。
他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封建社会的忠诚和道义观念,因此被视为不忠不义的典型。
他的罪行也成为了历史的警戒,提醒人们不要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背叛自己的主人和故乡。
总之,张松的行为是历史上的一大罪行,他的卖主求荣、背叛行为不仅违背了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也伤害了巴蜀人民的感情。
他的不得好死也是罪有应得的结果。在历史的长河中,张松的名字将永远被人们记住,作为一个不忠不义的罪人的代表。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勇有谋,能够用能人,在曹操统治期间,门阀势力得不到发展,反而寒门势力大有发展前途。
曹操用人不看出生,只凭能力,使得许多有识之士借曹操的平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所以说穷人要想有出头之日,就得读书,这是唯一的途径。曾国藩说:“读书能改变人的性情,甚至能改变人的骨相,改变了骨相,就改变命运了”。
但是,曹操在后期统一北方之后逐步膨胀了,有点飘了。
益州刘璋的谋士张松从益州来到许昌拜见曹操,但曹操看到张松个子矮小,长相丑陋,就没有重视张松,也没有给他封个官职,导致张松怀恨在心离开许昌。
后来张松联合刘备铲除了刘璋和张鲁,为刘备立足益州建立蜀国垫定了基础。
纵观三国局势,如果曹操当时重视张松,给张松加官进爵,张松就会把益州与曹操势力联合起来,益州最终会落入曹操的地盘。
曹操有了北方大部分地盘,有了荆州地盘,吞并江东的孙权也是迟早的事情。这样的话,根本没有刘备立足的地方,也不会出现后来三国鼎力的局面。
纵观历史,张松是出现三国鼎力的关键人物,如果曹操利用好了张松这个棋子,就会提前统一大业,至少会提前几十年。
曹操准备抗击乌桓之前,好多谋士劝谏不要出兵,风险太大。曹操不听劝谏还是坚持出兵乌桓,攻击袁尚。
这次出兵曹操击败乌桓,斩杀袁尚,屠杀乌桓士兵约20余万人,手段残忍至极。但是这次出击乌桓曹操险些被擒,是上天保佑了曹操,取得了这次胜利。
班师回朝后,曹操说:“当初是谁劝谏我不要去攻打乌桓的?”大家面面相觑以为要发生什么事了。一举反常,曹操这次大肆奖励了劝谏的人,并说:“你们以后要多劝谏啊,这次出征太险了,这种冒险的事情我们以后少干”。
一个人的成功,地利、人和很重要,但是,天时成分也非常大。努力了,付出了,事情成与不成就看天意了。
总结司马懿的一生,有一个字“装”,非常符合他的性格,曹操听说了他的能力要见他,司马懿竟然说有风湿病不见,
曹操大怒,司马懿才去面见曹操,结果曹操委以重任。司马懿后来还是通过装病蒙蔽了曹爽,最终推翻了曹魏政权。
总结刘备的一生,就是“哭”,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确实是,刘备为了笼络人心,用情绪感化他人,丞相诸葛亮为了蜀国大业六出祁山,鞠躬精粹,死而后已。后来的“五虎上将”也心甘情愿为刘备卖命。
说起刘备能够轻松地赚取益州,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但此人人品却不敢恭维,他就是张松!
张松,字子乔,时任益州别驾,相当于现今的秘书长。按理说,张松在刘璋部下,官职己经算可以了,可他虽时时嫌官小,嘴上却说刘璋昏庸无能,跟着这样的老大没啥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