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乱世中小人物的自保之策。
既想追求更大的舞台,又无法摆脱复杂的政治环境,和自身的短视心理。
这种反复和矛盾,成为他一生的标签。
从孟达的履历来看,确实是一位能力出众的将领。
在刘备手下,他率部攻占房陵、上庸,为蜀汉扩展疆土。
在曹魏,担任新城太守,稳定了三郡局势,还能与地方士族保持良好关系,展示了出色的行政能力。
司马懿对孟达的评价,也承认了他的军事价值,称其“为将颇具谋略”。
正是因为他的实力,司马懿得知孟达有叛变迹象后,才会快速亲自率军征讨,绝不让他有任何喘息之机。
这种高规格的追捕,反映出孟达对蜀汉和曹魏的重要性。
孟达的能力也有局限,过于注重个人利益,缺乏对大局的把握。
在曹魏的立足未久,就迫不及待地策划叛变,完全低估了申仪对他的敌意,和司马懿的反应速度。
这种短视和急功近利,使他在乱世中无法稳固自己的阵脚。
孟达并非无谋之人,但性格存在致命的缺陷。
称其“性狡猾,难以托付”,这是他一生悲剧的根源,善于投机,却不善于经营长期的忠诚。
孟达的狡猾,使他在短时间内能够左右逢源,但反复和缺乏坚定立场,让他始终得不到真正的信任。
无论是刘备、曹丕,还是诸葛亮、司马懿,都没有将其视为,可以长期依赖的核心将领。
这种信任的缺失,导致他始终处于动荡的边缘,难以安稳立足。
孟达的悲剧,也与乱世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三国这种权谋斗争频繁的背景下,任何有能力,却缺乏明确阵营归属的人,都会成为被打压或利用的对象。
孟达才能出众,但既没有强大的家族背景,也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去自保。
每一次叛变,实际上都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寻找庇护。
他的处境,也让人联想到其他一些叛将,比如吕布、袁绍手下的张燕等人,他们的能力往往被各方看重,却因为政治上的摇摆不定,而难以真正发挥作用。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