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笑着点头,忽然被角落里的笑声吸引。槐花正和几个孩子围着机器人"小花"——囡囡用3D打印做的简易模型,虽然胳膊有点歪,但真能转动浇水。孩子们轮流给机器人发指令:"小花,浇左边那盆!""小花,数到三跳一下!"
"这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安娜惊讶地问。
"是槐花画的图纸,"周阳说,"囡囡帮她做出来的。我们觉得,让孩子从小就觉得科技不是冷冰冰的,是能帮上忙的,比学多少公式都强。"
安娜跟着他们走到四合院中央,傻柱正在给老槐树浇水,树下的土壤里埋着个小小的检测仪,连接着他的手机。"这树有五十多年了,"傻柱抬头说,"去年差点枯死,用这玩意儿监测,才知道是根太深,浇水没浇透。"
安娜蹲下来看检测仪,忽然指着不远处的葡萄架:"那是太阳能板吗?"
"是,"周阳点头,"院里的路灯、科普角的屏幕,都靠它供电。省点电是点,还环保。"
正说着,许大茂骑着电动车回来,车筐里装着个大箱子。"周叔,汉斯先生要的样品到了!"他把箱子搬下来,打开给安娜看,"这是新款的助老机器人,带语音控制的,能帮老人拿东西,还能提醒吃药。"
安娜眼睛一亮,伸手摸了摸机器人的机械手:"比我们实验室的更轻便,颜色也好看。"
"老百姓过日子,图个实用,还得看着舒服。"许大茂得意地说,"这颜色是槐花选的,她说奶奶喜欢浅蓝色。"
傍晚的风带着槐花香飘过来,安娜站在院子中间,看着夕阳下的人们——三大爷在指导老太太们用手机查多肉状态,傻柱在给孩子们分冰棍,槐花举着"小花"机器人,追得小狗满地跑。她忽然明白,为什么汉斯总说要学"幸福里"的模式。
"周先生,"安娜认真地说,"我能把这里的故事写进报告里吗?不是作为商业案例,就作为......生活的样子。"
周阳看着她,笑着点头:"当然可以。生活本来就该是这个样子的。"
第一场雪落下来时,四合院的屋顶很快白了。槐花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踩着积雪跑到科普角,玻璃上的冰花里,映着她呵出的白气。
"周爷爷,非洲那边下雪了吗?"她指着屏幕上的监控画面——非洲社区花园盖了透明大棚,里面的西红柿还挂着果,几个当地人正用平板电脑查看温度数据。
"那边是夏天,"周阳给她递过热水袋,"他们现在穿短袖呢。"
槐花趴在玻璃上笑,忽然指着屏幕喊:"看!是村长爷爷!他手里拿的是不是三大爷的养花手册?"
屏幕里的老人确实捧着本翻得卷边的书,封面上的毛笔字依稀可见。周阳想起三大爷上个月寄包裹时,非要在手册里夹把自己做的小铲子,说"干活得趁手"。
"周叔!"许大茂跺着脚上的雪进来,手里拿着个快递盒,"德国那边寄来的,说是给孩子们的礼物。"
盒子打开,是十几个包装精美的机器人模型,还有张卡片,上面是汉斯的字迹:"谢谢你们让我明白,科技的温度,藏在生活里。"
槐花选了个最像"小花"的模型,举起来跟周阳炫耀。外面的雪越下越大,傻柱正在扫雪,扫帚划过雪地的声音,混着三大爷教老太太们用取暖器的吆喝声,还有远处孩子们的笑声,在雪地里慢慢晕开。
周阳看着窗外,忽然觉得这院子像个神奇的容器,装着三十多年的光阴,装着来自不同国家的故事,装着老人们的唠叨和孩子们的吵闹,还装着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比如此刻落在睫毛上的雪,比如手里温热的热水袋,比如屏幕里那片永远晴朗的非洲天空。
傻柱扫到门口,抬头朝他喊:"周叔,进来烤烤火,我炖了羊肉!"
周阳笑着应了一声,拉着槐花往屋里走。雪还在落,但屋里的炉火已经烧得很旺,肉香混着煤火的味道,是冬天里最踏实的味道。
年后的阳光带着点慵懒,周阳坐在葡萄架下的躺椅上,看着许大茂给新到的智能花盆贴标签。标签是槐花写的,字歪歪扭扭,却透着认真,上面写着"多肉专用""喜阳""每周浇一次水"。
"周叔,今年的订单又多了三成,"许大茂直起身,手里拿着个平板电脑,"非洲那边要建十个社区花园,全用咱们的设备。汉斯说,他们的助老机器人也卖得特别好,好多老人说,像家里多了个懂事的小辈。"
周阳点点头,目光落在科普角的大屏幕上。囡囡剪辑的新视频正在播放:德国的老人用助老机器人下棋,非洲的孩子给西红柿浇水,幸福里的老太太们坐在长椅上,对着智能音箱唱老歌。画面最后,是槐花和几个孩子站在老槐树下,举着"我们的世界"的牌子,笑得灿烂。
"周爷爷!"槐花跑过来,手里拿着张奖状,"我的''小花''机器人得了一等奖!老师说,要送去参加全国比赛呢!"
周阳接过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