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虽然以前也听说过,文物出境需要打上这玩意,但亲眼见证它被打在文物上,还是第一次。说实话,感觉挺神圣的。”
陈阳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敬畏:“这小小的印章,竟然承载着如此重要的使命。”
耿老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那是长者对后辈求知欲的欣慰:“呵呵,年轻真好呀,对什么都这么好奇。这种求知的心态很珍贵。”
他伸手轻抚胡须,继续说道:“陈阳,可别小看这小小的火漆印,它可是承载着我国文物出境管理的历史啊。每一个印记,都代表着国家对文物保护的决心。”
耿老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这些年来,我亲眼见证了多少文物因为这个小印章而得到妥善保护。”
耿老示意陈阳跟自己过来,走到桌边,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尚未使用的火漆印,双手托着,如同捧着一件珍贵的文物。这个印章在灯光下闪着暗红色的光泽,显得格外庄重。
他转过身,面向陈阳,眼神中带着历史的厚重感,向陈阳娓娓道来:
“小陈,既然你这么感兴趣,我就跟你详细说说这火漆印的来历。”
耿老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讲述:“这火漆印章,要从上世纪年代说起了。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刚刚建国不久,百废待兴。”
他的语气变得沉重:“那时候我们文物流失严重,真的是触目惊心。大量珍贵文物被盗运出境,让人痛心疾首,国家意识到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说着,耿老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回忆那段艰难的岁月:“为了加强管理,1950 年 5 月,国家颁布了《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文物保护法令。可以说,这是我们文物保护事业的起点。”
他举起手中的火漆印,在灯光下慢慢转动:“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文物流失的速度让人担忧。这部法令的出台,就像是及时雨一样。”
第一代,出境火漆印章
耿老的眼神变得深远,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年代:“到了年代末,情况有了好转。沪上的文物进出境鉴定机构,在实践中摸索出了经验。他们首先开始在被审核文物上加盖火漆印章,作为准许出境的标识。”
“这就是我国第一代火漆印。”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