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全职影帝 > 第43章 华夏最优秀三名导演的对话!

第43章 华夏最优秀三名导演的对话!(3/4)

,不介意吧?”

    陈愈:“你开心就好!”

    这个小插曲,顿时让采访变得有些流畅起来。

    “三位导演都与威尼斯渊源颇深,这次回到威尼斯请问有什么新的感触呢?”

    面对着新浪媒体的询问,三人却互相谦让起来。

    “这问题肯定要让我们的满金影帝先回答,这回他就是奔着拿奖来的。”

    姜汶粗着嗓子看向了旁边的陈愈,后者连连摆手。

    虽说他现在的影响力极高,不过张一谋和姜汶到底算得上是前辈,回答问题肯定也要有优先级。

    见此情形,张一谋只能率先开口。

    “威尼斯是我的电影生涯起点之一,每次来都能够感受到他对作品的尊重。”

    “虽说现在市场环境变了,但是好电影的标准没有变。”

    张一谋的回答算得上是实事求是,自始至终作为最务实的导演,老谋子的答案可以说是滴水不漏。

    “嗐!张导总说威尼斯是他福地,不过仔细想想倒也真是那么回事。”

    “虽说他们看不懂我的电影。”

    陈愈有些忍俊不禁,看得出来姜汶这是在替自己打抱不平。

    镜头和话筒转向了陈愈所在的位置,似乎是在期待他接下来的答案。

    “这一次来威尼斯电影节,算得上是职业生涯中的一次突破。”

    “以往都是作为演员的身份,今日则是以导演的身份前来参加,心境上肯定是有所不同的。”

    在场的人点了点头,自然是认同陈愈所说的话。

    必然心境不同。

    这才短短几年?

    陈愈就已经有了质的突破。

    从一个演员,转身到了导演,这是又给自己上了强度。

    一年一个大进步,这话一点都没说错。

    别说华夏,就是全球都难以见到这样飞速出名的电影人。

    这才几年,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演员,到达了享誉全球的知名导演,虽然只是第一部,但空前成功。

    “那么请问三位对华夏电影现在是何看法?华夏电影是否能够突破文化隔阂走向世界?”

    面对这个问题,三个人自然是有不同的见解。

    张一谋看向了陈愈,眼神之中似乎带着些许的探究。

    他倒是很好奇陈愈的想法。

    “技术层面我们正在不断提升之中,但讲故事的方式,恐怕还需要找到人类共情的最大公约数。”

    姜汶在听到了这个问题之后啧了一声,很明显对这个问题有所质疑。

    “别老想着突破,先把自己那点事讲透彻了。”

    “莎士比亚写国王也写鞋匠,人性到位了,意大利人照样鼓掌。”

    “我感觉,国内还是没航母导致的!”

    “航母跟老美一样多,文化就能走出去!”

    这确实是话糙理不糙。

    陈愈点了点头,自然是认同姜汶的观点。

    “在我看来,‘技术’和‘故事’缺一不可,华夏电影在视效上并不逊色,不过真正打动人心的还是故事。”

    “华夏电影总会找到国际表达。”

    “技术是翅膀,故事是灵魂!”

    “但所有的前提,其实是国力;国力上去了,我们说错的,他们都会当成是对的!”

    “这就是话语权,这才是文化入侵!”

    妙啊!实在是妙啊!

    姜汶都忍不住在那鼓掌,错愕的看向陈愈,这么一对比反倒显得他的回答有些无厘头。

    新浪的人,显然被两个人的回答给愣住了。

    谈电影,怎么谈到国力上去了?!

    新闻工作者总是幻想西方化的,显然姜汶和陈愈的回答让他很莫名其妙。

    他赶忙转移了话题:“那这一次威尼斯电影节两位都有作品,不知在张导看来,对这两部作品有什么评价?”

    但这个问题问的有些雷。

    网友应该喜欢。

    作品之间的拉踩,那是后世基操。

    不过好在三个人的关系非比寻常,倘若换做其他的导演恐怕都会踩坑。

    “姜汶的电影第一次看可能看不懂,不过你反复观看之后就会觉得——”

    “这小子真牛。”

    眼前人的话使得在场的人笑了起来,毕竟张一谋的性格说出这样的话来,明显两个人的关系匪浅。

    “至于陈愈——”

    “新人导演拍出这样的作品,我只能说……很少很少,对比起他的表演天赋,导演才是最令人欣喜的!”

    不得不说张一谋可以说是端水大师,这个问题确实让他回答的十分巧妙,并没有刻意去夸赞某人,也没有贬低任何人的作品。

    “《太阳照常升起》的视觉语言和叙事野心,绝对是完美的,姜汶敢于打破常规!”

    张一谋又补充了一句:“我拍不出来,不过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