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我的餐馆通古代 > 第1400章 竟良死

第1400章 竟良死(1/2)

    “汪直、王越二人虽被调离,但文官集团还是不肯放过他们。

    文官死咬着二人弄权且迫害下属,目的就是要彻底压死他们俩。

    汪直是宦官,文官恨不能生啖其血肉。

    而王越虽同为文官出身,但性情高傲,历来被其他文官所轻。

    兼之在文官眼里他就是汪直这个权宦的走狗,哪里会有人帮他说话。

    很快汪直就被朱见深调离了京城,去往南京御马监上任了。

    汪直自知此去再无起复可能,然皇帝发话他又不能不从。

    到了南京之后文官仍旧没有放过他。

    御史徐镛上疏弹劾汪直欺君罔上、罪大恶极。

    朱见深同意了他的上奏,再次将汪直贬为南京奉御。

    奉御这官职是侍奉皇帝的小官。

    可皇帝又不在南京,汪直又能侍奉谁呢?

    王越也被削去威宁伯的爵位,发配去安陆州(湖北钟祥)做了个小小的编户。

    其膝下三子也被削籍。

    与汪直交好的兵部尚书陈钺、工部尚书戴缙、锦衣指挥使吴授也都被罢官为民。

    饶是如此文官集团仍要继续打压汪直,生怕他再有起复的一天。

    右都御史李裕和副都御史屠滽联名上奏汪直罪状。

    这次汪直被彻底罢了官,废成了普通闲人。

    要知道汪直这个时候才不过二十五六岁,正是大好年华。

    从此之后史料再也寻觅不到汪直的踪迹,只留下了竟良死三个字。”

    竟良死就是得以善终的意思。

    表面来看相较于其他三名权宦,汪直的下场可谓是最好的。

    但汪直真的希望如此吗?

    或许对他来说与其庸庸碌碌的过完一生,还不如当初轰轰烈烈的战死疆场。

    诸位皇帝多少对汪直的遭遇颇为感慨。

    任小天总结道:“说到底汪直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完成朱见深的旨意。

    或许汪直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对朱见深、对大明边关来说汪直绝对是有功之臣。

    朱见深啊,你对他还是太冷酷无情了些。”

    朱见深不解的看向任小天。

    你之前也说朕处置汪直也是无可奈何,怎么这会又说朕冷酷无情了?

    任小天反瞪了朱见深一眼:“你别这么看我,我这么说也不是没有缘故的。

    当初你是有足够的契机和理由重新启用汪直,然而你并没有这么做。

    还记得我刚才说的许宁大败一事吗?

    这事隐瞒了一年多终究还是暴露了。

    当时你大发雷霆,执意要将许宁处死。

    然而文官集团又怎么能不保自己的人呢?

    他们联名上疏请求从轻发落。

    无奈之下你只能将许宁贬官发落,然而许宁到了孝宗时期又被重新启用。

    而在大同为大明立下戍边大功的汪直却被包括你在内的所有人所忽视。

    这对汪直来说是何其的不公?

    哪怕你能让他再度前往大同戍边呢?”

    朱见深沉默不语。

    “文官攻讦汪直敛财,然而他去往南京上任时随身携带的行李中却没有几分财物。

    如果汪直真的是极度贪婪之人,他又怎么会选择主动请缨去前线作战呢?

    身为一个太监,难道不是留在京城之中才能更快的敛财吗?

    刘瑾不就是这么做的?

    再说他党同伐异,压迫大臣,制造冤案。

    可这一切难道不是在朱见深的授意下做的吗?

    纵然汪直是行事张扬了些,但也没有出现过欺行霸市、鱼肉乡里的现象吧?

    他当时不过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行事张扬些也很正常。

    如果汪直真的党同伐异,那党的也是王越这般忠君爱国之人。

    这不比万安那种尸位素餐的庸官强上百倍、千倍吗?

    再者汪直如果真的罪无可恕,朱见深和文官能让他得以善终?

    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在说明,汪直绝非史书中所记载的那般不堪。

    甚至说他是大明的能臣也不为过。

    可惜太监的身份天然限制了他,否则他也能成一代名将。”

    任小天说到最后表情愈发的严肃。

    在他看来把汪直与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并列,简直是辱没了汪直。

    他之所以说朱见深冷酷,是因为朱见深在用完汪直这个黑手套之后直接丢弃了他。

    虽然也间接保了汪直一命,但终究还是错付了。

    朱元璋叹了口气没有说话。

    在这个话题上他同样没有什么发言权。

    当年追随他的那帮老兄弟,功劳哪一个都不比汪直小。

    最后还不是都死在了自己手上。

    就这一点,他想要教训朱见深也没有什么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