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多么重要的人物。华夏军上下都知道种师道孙子辈中最看重的是折再兴,虽然折再兴不是种师道的亲孙子,但是种师道的孙子辈中还是有在第四次西征中立了数次大功的长孙种天英,在西南跟随折再兴开疆扩土种天豪,这到扶桑国避难的种天雄,怎么也不应该得到如此重视。
栓子看出来时迁的疑惑,他指着种天雄的身后道:“大人请看。”
时迁这才注意道种天雄身后有个三、四岁大小的孩子,这个孩子粉妆玉琢,此刻正是瞪着大眼睛看着时迁。
时迁道:“这个娃娃是谁?”
栓子道:“这就是王爷的小儿子种世玺!”
“啊!”时迁一听大吃一惊,后提了两步,下意识弯腰施礼道:“是十爷,不十公子。”
这个孩子见时迁施礼并不惊慌,却如同小大人一般,道:“时迁大人免礼。”眉目之间在天真的表情中透出了几分的大人搬的自信。
种世玺在种师道第四次西征的时候去了扶桑国避难,但是他还是不到一岁的婴儿,没想到这短短的二、三年功夫,孩子已经是口齿清晰、天真烂漫的小大人了。
时迁问道:“如今中原凶险,你们怎么将这孩子带回来了。”
栓子道:“我怎知道中原糜烂,我只是知道得到了延安府的飞鸽传书,让五爷(种世信)将孩子送回来。我们多方准备,看准了天时风信,这才来到杭州。”
原来自从王三回到中原之后,这扶桑国和中原的商路算是通了。扶桑国到中原虽然路途凶险,但是由于利益巨大,商人们还是愿意冒险的。因此扶桑国华夏军控制的扶桑国新港到中原的山东青州、浙江杭州以及福建泉州经常有商船往来。这些商船中就有一些是华夏军的商船,杭州、泉州又是江南锦衣卫联络之地,因此扶桑国虽然远,但是种师道还是知道扶桑国的大概情况的。
只不过扶桑国和延安府通信一次至少要四、五个月实效性太差,好在种世信擅长训练信鸽,他在扶桑国训练了一批信鸽,这些信鸽也是经过万里转运,才送到了延安府。
第一批信鸽转运到延安府的时候,正好是种师道准备出潼关与金军大战的时候。那时候种师道信心满满,他觉得这一战既可以击退金兵,重整乾坤了。当然他也明白这个信鸽经过四、五个月长处跋涉也该放飞了,否则恐怕也飞不回扶桑国了。
此时正好南仙夫人思念自己的孩子种世玺,种师道就将送到延安府的几只信鸽都放了,就是让种世信继续经营扶桑岛,而让他派人将种世玺送回来。
种世信接到信件后略微有些失望,其实种师道赐给种世玺这个名字的时候,在华夏军中特别是种家子弟中就引发了一些猜想。
种师道已经七十多岁了,虽然现在说是得了九天玄女的《九阴真经》的真传,越活越年轻。但是毕竟已经是古稀之年,这华夏王的爵位由谁来继承,种师道一直没有说,华夏王世子也从来没有立过。
种师道有四个儿子,种世仁、种世智、种世信、种世玺,两个侄子种世义、种世礼。四是个干儿子就是种家四虎。按理说这华夏王世子应该从种师道的是个儿子中选择。尤其是长子种世仁更是不二的人选。
不过华夏军源自西军,种世仁并无军功未来能否统帅华夏军的骄兵悍将一直让种师道不放心,因此最有希望继承种师道衣钵的应该是老四种世智,可是种世智西征的时候战死了,现在情况看倒是长期掌管后勤,有些军功的种世信最有希望成为华夏王世子了。
尤其是种世信带着西军子弟兵来到了扶桑国,也算是开疆扩土的大功了,正常情况下如能衣锦还乡,在华夏军军中的地位自然会直线上升,说不定这个华夏王世子也就稳当了。
不过这次种师道飞鸽传书,让他将种世玺送回中原,让自己驻守扶桑,这明显说明自己这个华夏王世子是没希望了。但是真的要立这小娃娃种世玺当世子吗?种世信想都不敢想。
种世信思来想去,最终他想明白了,可能华夏军要建国了。任何一个朝廷可以马上得天下,却不可马上治天下。如果有朝一日种师道称帝,未来治国安邦还得靠文臣。因此自己的兄长种世仁最终会继承大统的。种师道让他经营海外产业,对他来说也是一种保护,让他远离有可能出现的宫廷争斗。至于让种世玺回国,很有可能就是南仙夫人思念儿子了。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