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决策,绝对不能被风力舆论所裹挟。
朱翊钧和大臣们开始了议事,讨论那本杂报,也不过是因为在南巡的路上,皇帝大臣都不是那么忙,闲谈而已。
“浙江还田,居然真如侯于赵所言,分毫不差,现在连德清都完成了还田,只剩下武康一县了。”王崇古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么难的事儿,真的给办下来了。
朱翊钧拿出了一本奏疏说道:“武康县也奏闻,在月内完成还田。”
德清、武康连成一片,德清蔡氏遵从政令,徐氏被抄家,只剩下武康,武康势要豪右一看就只有自己,也没端着,立刻就投献了。
再不投献,大明军就到了,成了逆党,会被挂在城墙上。
“仁和县第一个完成还田,仁和县新出生的孩子,都已经满街跑了。”张居正也是颇为感慨的说道。
还田是否成功,可以看当地有没有小孩出生,还田最早的仁和县,穷民苦力的孩子们,都已经会跑了,而且田间地头都是。
缇骑也不能挨个翻看田契,缇骑们就是把村里的孩子都叫到一起,挨个点数,再和还田前对比一下,就一目了然。
除了孩子数量之外,就是浙江整体的经济活力,已经被完全激活,从去年起,各府州县的各种工坊也如雨后春笋一样的冒出来了。
有恒产者有恒心,浙江穷民苦力翻身了,展现出了极为强劲的生产积极性。
这一点,从浙江的孙尚礼指数就可以窥见。
“那孙尚礼一个蠢货,凭什么把这个指数叫做孙尚礼指数?就该叫姚光启指数的,今天起,把名字改了。”朱翊钧对这个指数的名字不喜欢,让权力小小任性了一下。
孙尚礼一个信怪力乱神的举人,真配不上这么重要的指数。
从今天起,反应物价上涨速度的指数就叫姚光启指数了。
而姚光启指数是由稽税院、地方户房统计、监当官报闻三种方式,汇总到北镇抚司和户部清吏司,皇帝也会对部分数据派遣缇骑进行抽查验看。
比如这次缇骑在浙江探查还田情况,就会到乡野大集和城镇集市,进行摸排,确定了数据的真实性。
浙江的粮价,降了,本来浙江米价就不贵,一石三钱银不到,现在降到了二钱五分银就能买一石米。
这代表浙江本地粮供应充足,米面粮油布柴这些关乎到衣食住行的东西,平价商品在下跌,昂贵商品没有变化,代表着供应在变得充足,而朝廷抽分税收在增加,代表着贸易量增加。
一切的一切,都是欣欣向荣,还田这味猛药,其疗效,比朱翊钧设想的还要生猛的多。
“岂不是说,浙江可以领先一步,继松江府后,率先完成商品经济和生产关系的转变?”张居正也是非常惊讶。
所有的数据都全面好于预期,而且为了排除被地方官哄骗的可能,缇骑对数据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确定为真。
“还田是灵丹妙药,一吃就灵。”朱翊钧也是满脸笑意的说道,势要豪右的消费热情再高,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实在是太低了,真的消费不了多少,远不如释放穷民苦力的消费能力。
穷民苦力没钱,就想方设法的让他们富起来,有钱去花销。
王崇古眉头紧蹙的说道:“这恐怕会引起其他地方的不满。”
“浙江一把火烧了仁和县官舍,四年之后,浙江迎来了如此发展机遇,岂不是说,别的地方要发展,就要火烧行宫?甚至大明腹地,第一个成熟、稳定的内需市场,会在浙江建立。”
朝廷迫在眉睫、火烧眉毛的一件事,就是大帆船没有带走足够的货物,内需市场必须要加快建设速度。
现在好了,浙江有望成为大明第一个省一级,完成商品经济蜕变、生产关系转变、内需市场建设三大华丽转身的地方,这可比松江府一府之地,影响要深远的多。
松江府满打满算不过三百五十万丁口,而浙江可是240万户,1382万丁口,如果浙江能够完成华丽转身,对大明而言意义极其重大。
但吊诡的是,这一切的发生,是皇帝为了惩戒不臣。
这不成了按闹分配了吗?一把火烧出一个璀璨未来,跟陛下闹一闹,陛下就给浙江政策,那山东、江左、江右都大火焚宫好了。
“还田真的是惩戒啊。”朱翊钧扶额。
他发誓,当初在浙江推行还田令,就是要威罚,他的本意是坏的,他削减浙江进士名额、让浙江和朝鲜坐一桌同台竞技、还田令,都是为了教训浙江势要豪右。
执行的结果,反而是对浙江全体有利。
甚至是本该受到惩罚的势要豪右,他们虽然失去了田土,但是得到了新的生产资料,船舶、船证,还得到了一个经济活力十足的浙江,赚的银子比过去还要多的多。
“朕本来打算如果浙江还田成功,就对浙江进行恩赏,削减一年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