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压根就不相信,这是人能写出来的东西,诡异无比,戚继光无论如何无法想象,这种阴谋如何施展。
土木堡天变死了武勋十二人,中枢文官,首辅、兵部尚书、户部尚书、侍郎等十四人,其他官员二十六人,可以说是大明中枢全军覆没、武勋断层、文官重构的天变。
居然是一个时任兵部侍郎、到京师还得租房子住的于谦,设下的弥天大局。
戚继光惊叹道:“要实现这个阴谋,不仅仅要说服中枢,包括英宗在内的所有六十六员大臣都是蠢到了极点,还要能够精准操控也先,精确到日的在土木堡设伏,还得让英宗皇帝本人,如同提线木偶一样按照计划行事。”
“因为这六十六员完全掌控权力的中枢大臣,有一个知晓,这阴谋岂不是不攻自破?”
人是活物,很多时候,人连自己都控制不了,更别说别人了,要精准操控这么多的人,这比上海县的叫魂术还要可怕,才能做到。
戚继光打了一辈子仗,制造了超过二十万人的杀孽,他不信这套,真有怪力乱神,这些个阴魂,早就把他撕了,他吃嘛嘛香,正准备第二次入倭计划。
就这个漏洞百出的阴谋,万一英宗朱祁镇,是先帝那个性子,喜欢窝在宫里开后宫,御驾亲征哪有美人香,打死也不出门,这阴谋怎么推行?
“这东西真的有人信?”王崇古看完了杂报,呆滞的问道。
朱翊钧点头说道:“有,人家最大的论据是土木堡在关内,在离京师只有二百二十里路。”
“额,其实不该修驰道的,现在坐驰道只需要两个时辰就到了。”戚继光无言以对,作为一个将领,他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这二百二十里路,在一些人心里,大抵就是驰道两个时辰的距离。
从京师北土城顺驰道发车,到土木堡的时间,现在就两个时辰,天堑变通途。
戚继光也是思索了很久,才开口说道:“陛下,就这220里路,中原走了四百六十一年。”
“石敬瑭做儿皇帝献了燕云十六州给北虏,到洪武二年六月十七日,开平王常遇春攻破元上都,元顺帝狼狈北逃,大明才收复了山外九州,彻底收复燕云。”
“要是从安史之乱,中原失去对燕云十六州实际控制算起,这220里路,中原走了614年。”
修驰道修出事了,因为驰道只要两个时辰就能到,以至于成了这种阴谋论的坚实基础。
这段路有多难走?中原走了六百年才走过的天堑。
戚继光叹了口气说道:“陛下,开平王攻破元上都,也不是走的居庸关、宣府、大同,而是走的另外一条路,也就是开平王能打出这种战绩来。”
“洪武二年五月末,开平王从北平出发北上,六月十七日,攻破元上都,宣府大同一带元军再无心战守,才一举全部收复山外九州。”
常遇春和李文忠,领一万骑兵、八万步兵,北上攻灭元上都时候,就带了十天口粮,因为燕山径可不是什么通途,没有任何后勤补给的情况下,十天已经是能够携带最多的口粮。
粮草解决办法也简单,就食于敌,没粮食,敌人有啊,只要把敌人打败了,不光是粮草,连地盘也是我的。
常遇春、李文忠率军五月末,带十天口粮,从松亭关出关,过鹿儿岭、惠州、佯攻大宁,大宁守将。胡元宰相也速,乃善战良将,据险以守。
此时的元廷,无论如何也无法料到,仅仅三日后,常遇春突然出现在锦州,杀的胡元锦州守将唐国公江文清措手不及。
从大宁卫到锦州四百里路,常遇春仅仅用三天时间都杀到了,胡元唐国公江文清根本不知道大凌河的大明军究竟是哪里冒出来的!
就是长了翅膀飞,三天飞了四百里,实在是骇人听闻。
江文清大败亏输,锦州重归大明,而这次四百里奇袭锦州,仍然是佯攻!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常遇春要奔着东北纳哈出去了,但常遇春的部队又消失不见了。
六天后,常遇春出现在了全宁卫,这段路八百里,打的全宁守军措手不及,也速在全宁卫外和常遇春、野战,也速败给了常遇春,只能遁走。
当时元军都在说,常遇春会飞天遁地,否则九日转战一千二百里,简直是神乎其神。
六月七日,全宁卫、大宁卫被常遇春攻克,常遇春攻取锦州、全宁、大宁卫后,开始了下半场的作战。
常遇春打下大宁卫,人马不歇,三日后,兵至大鲜卑山山口要地大兴州,这次的守将是荆王脱火赤,脱火赤惊惧逃跑,被李文忠生擒,献俘阙下。
六月十五日,常遇春、李文忠率部过大鲜卑山山口至新开岭,这里是元上都最后一道屏障,镇守此处的是胡元宗王晃火帖木儿。
晃火帖木儿力阻,被常遇春阵斩之,就这‘阵斩之’三个字,就是难如登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