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徐两家的争斗,绝非一朝一夕,自从蔡氏女枉死后,两家已经围绕着这个案子,争了整整十年的时间,这中间可不只是德清县县衙,而且浙江的局势反复发生了多次的变化。
德清县位于湖州府,先是德清县衙对德清徐氏满门进行了问询,又有仵作尸检,认定蔡氏女病亡,蔡氏不服到湖州府告状。
湖州知府下章让临近的武康县又审查了一遍,并且进行了仵作尸检,认定蔡氏女病亡。
蔡氏仍旧不服,蔡氏女父亲蔡正平,再到湖州知府告状,湖州知府在审查了整整一年后,宣布蔡氏女系病亡,并且不再受理蔡正平告状。
蔡正平写信给在京师做官的弟弟,陈述了冤情,蔡正平的弟弟是嘉靖二十一年进士蔡正通,万历九年,时任都察院佥都御史,蔡正通写信给吴善言,询问究竟。
吴善言收到蔡正通书信后,再次开始审问,杭州知府开始稽查案件,最后仍然认定了蔡氏女病亡,人证物证书证皆在,德清、武康、湖州府、杭州府仵作皆在尸检上进行了签字,可谓是铁证如山。
蔡正平仍旧不服,请托蔡正通疏通关系,蔡正通表示非常为难,但蔡正平仍旧不肯罢休,让儿子蔡树常入京活动,蔡树常本来打算入京告御状,却被蔡正通劝回。
因为那时候,杭州府罗木营闹起来了,浙江九营跟着闹,其势汹汹。
万历十七年春,蔡正平死了,蔡树常再次找到了浙江巡抚侯于赵,以还田为要挟,威逼侯于赵重查旧案。
一向十分强硬,听从圣命是本分,不听从圣命为盗寇的侯于赵,居然接受了这种胁迫,要求蔡氏立刻开始还田,案子他会一定查。
蔡氏从蔡正平到蔡树常,争了整整十年,而争的原因,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自始至终,蔡家就没有见到过蔡氏女的尸首,就是闹到这个地步,开棺验尸的地步,蔡氏仍然没有见到蔡氏女的尸首。
“这规矩乱了之后,连势要豪右求个公道,都是如此的艰难。”侯于赵知道棺材里空无一物的时候,也是极其感慨。
阎士选眉头紧蹙的问道:“侯巡抚认定了蔡氏是好人,徐氏是坏人吗?”
“是的,我认定了蔡氏冤。”侯于赵点头,没有太多的犹豫,而后解释道:“因为立场,德清还田迟迟无法推行,德清县衙百般阻挠,整个浙江,就德清武康两县,未曾完成还田,而其中以德清最难。”
“立场不能断案,但有人用行动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后,就可以认定他是敌是友。”
侯于赵这种立场断案法,实在是让阎士选无法接受。
阎士选想了想郑重的说道:“若是蔡氏女从徐家逃离,逃回了娘家,蔡家窝藏了蔡氏女,而后借机打倒徐家呢?未尝没有这个可能。”
“蔡家有可能窝藏蔡氏女,但蔡家窝藏不太可能。”侯于赵十分肯定的说道:“这些势要豪右们,把脸面看的比命还重要。”
“既然如此反复告状,明知不可为,还要在德清、武康、湖州府、杭州府相继断案之后,还要告状,如此反复的丢脸,蔡家若是窝藏了自己女儿,恐怕,不会这么做,如此反复的丢脸。”
“十年前的案子了,恐怕也很难查清楚究竟为何了,当初吴善言的同党,被杀了不少。”阎士选看着案卷,就是头疼万分,因为当年很多查案的当事人,都已经在浙江九营兵变中被杀了。
“尽量查一下,最好能找到尸骨吧。”侯于赵当然知道其中的困难,十年前的陈年旧案,只能听天由命了。
实在不行,就呼叫陛下支援。
皇帝的圣驾很快就来到了杭州府,大明皇帝仍然下榻了西湖行宫,占地不到三十多亩的行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到了皇帝赶到的时候,阎士选、侯于赵还是没把案子查清楚。
“德清武康不能还田,德清最难,德清蔡氏觉得自己冤屈十年无法昭雪,不肯听从朝廷布告;德清徐氏认为朝廷反复听从蔡氏告状,处事不公。”朱翊钧看完了侯于赵、阎士选的奏疏,德清还田了,武康就不是问题了。
德清武康紧邻,一旦德清县扛不住了,武康孤木难支。
“缇帅,这个案子,好查吗?”朱翊钧将案卷交给了缇帅赵梦佑问道。
赵梦佑看完了案卷,也是眉头紧蹙的说道:“不太好查,起码得十多天时间。”
“那就查清楚,十七年时间朕都等了,十多天朕也能等,这还田的事儿,必须要办下去。”朱翊钧点头说道:“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弄清楚。”
“臣遵旨!”赵梦佑俯首领命,他委派了两名提刑千户,仔细叮嘱后,让二人带着两百骑直奔德清县而去。
七日后,真相大白。
缇骑办案和衙役办案是完全不同的,衙役其实拿这些高门大户,一点办法都没有。
修桥补路要士绅拿钱;赈灾抚恤要士人出粮出钱;就是修个楼盖个宅子都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