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零五章 戴罪羔羊?(3/4)
开始整顿,但到底这么多年没有打过仗,谁知道能不能打得赢。而河北平原一马平川,非常有利于骑兵作战,火器也弥补不了这一点,必须得依靠士兵的战斗,得依靠战马。这也是为什么他想兴马政,以及他坚持东流的原因,河北本就没有什么天险,还将河道改了,那简直是为辽国创造进攻环境。而这就是大宋战略困境。张斐却是乐观道:“我大宋已经是脱胎换骨,而辽国也不是萧太后时期的辽国,我不能将自己想得太弱,更没有必要将对方想得太强。”王安石道:“但你似乎对此过于乐观。”张斐道:“不是我过于乐观,而是我认为此战不可避免,就不如去乐观面对,做足准备。”王安石微微一笑,道:“对了,你来户部有什么事?”张斐道:“哦,我来拿河东地界的税目账本,顺便再问问,准备的怎么样。”然而,事实也正如张斐所料的那般,由于韩维没有提到岁币,这让辽国看破宋朝只是虚张声势,反手就是一个超级加倍,指责宋朝违背澶渊之盟。其理由就在于,宋朝在雄州、涿州正在加紧修建防御工事,要求宋朝立刻拆除。这更是韩维无言以对。他又不能指责对方违背澶渊之盟,因为他是有皇命在身,而事实上宋朝确实是修了,尤其是最近修了很多,这也的确违反了澶渊之盟。其实这条例对宋朝非常不利,因为辽国主要是骑兵,而宋朝是步兵,沿边城市不修堡垒,当然是宋朝吃亏。韩维在这事上面非常谨慎,皇帝不让说,他就坚决不说,他知道这种事最容易背锅,于是他赶紧写信给送皇帝。这要我怎么说?这一封信,无疑大宋官员们的脸上,正反抽了两耳光,你们要求不拿澶渊之盟说事,可如今辽国拿出来说,那怎么办?从外交上看,宋朝是愈发被动,现在再指责辽国违反澶渊之盟,万一辽国真答应以从河东地界退兵,换取你拆掉那些堡垒,你是拆还是不拆?那河东地界,辽国轻易就能够占领,根本就防不住,占与不占,只是一个名义上的问题,可你要拆掉堡垒,那就是将性命都交出去。史书上总是记载着宋朝外交使臣多么厉害,但其实在外交方面,辽国是要胜于大宋的,不然的话,辽国也不可能每回都能通过外交占到便宜。虽然武力是一方面,但战略目光同样也重要。尤其是最后宋徽宗时期,辽国的外交策略是非常正确的,就是联宋抗金,其实宋朝当时要给辽国支持,自己是可以躲在后面遥控的,但是宋朝的外交战略,简直就是一塌糊涂。这回也不例外。原本是去指责辽国的,但结果弄得自己这么被动。早知道,就还不如不去。面对辽国给予的压力,朝堂上是回归沉默。其实沉默就代表着妥协,只是他们不敢说出来而已。最终还是富弼想到一个办法,也就是说,让辽国遵循证据,承认那些领土是属于大宋的,以此来换取宋朝拆掉雄州的那些防御工事。辽国可能答应从争议地区撤兵,但不可能答应承认那些土地是宋朝的。但这也只能是拖延之术。可就在这时,最高皇庭突然宣布,经过多日的证据查证,最高皇庭决定将开庭审理河东百姓土地诉讼案。此消息如此突然,群臣是震惊不已,之前他们眼看张斐迟迟未决定开庭审理,以为张斐知晓其中的利害关系,稍稍放心一些。哪里想得到,张斐突然决定要审理此案,事先可是没有一点风放出来。能够阻止张斐的,只有皇帝。因为政事堂是无法干预司法的。但问题是,辽国刚刚给他们两巴掌,这时候跑去跟皇帝说,制止大庭长,这又显得太过软弱。关键,此消息一出,民间百姓是欢欣鼓舞,终于来个能够做主的,年轻书生们也是奋笔疾书,在报刊上发表支持大庭长的文章。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桩官司的唯一的问题,就在于开审与否,只要开审,百姓多半是会胜诉的。这么一来,大臣们就更加不敢开口,这要传出去,百姓不得堵在他家门口骂。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要求闭门审理。但是张斐认为这是民事诉讼案,决定公开审理,并且连日期都定了下来,就在下个休息日,距离今日也就三天功夫。这可将大臣们给气笑了。这小子真是油盐不进,你审,你审,你要能够让辽国赔偿,老子将头剁下来给你当椅子坐,公检法就是老子下辈子的信条,谁特么说公检法半句不是,我跟他拼命。也有一些大臣,匿名发表文章攻击张斐,认为张斐只是表现欲强,哗众取宠,趁机炒作自己,但实际上没有卵用,被告方都不可能参加这一次庭审,这不过是咱们的自娱自乐。有意思吗?只会给国家添乱。不得不承认,这种说法,也赢得不少人的认同。到底被告方都不参加,你开审,有什么意义?但是对于百姓而言,这恰恰就是他们对大庭长的期待。以前张斐告朝廷的时候,大多数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