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影视世界的逍遥人生 >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初识大小乔,神医扁素问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初识大小乔,神医扁素问(6/8)

了桥玄一眼,离开了桥府。

    “父亲?”桥羽不解的看着桥玄。

    “皇命难违。”桥玄说道。

    “可是……”

    “你还不明白吗?陛下有汉武之风。”桥玄说道。

    “父亲的意思是……”桥羽脸色一变。

    桥玄点了点头。

    在汉国有三大集团。

    士族,外戚,宦官。

    在光武帝建立汉国后,那些名门望族的子弟往往在朝中连续几代担任要职,形成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网络。而在地方上,这些家族经营的产业涵盖了农、林、牧、渔、商等多个领域。一些大家族还通过财富和影响力团结当地宗族子弟,形成与官府抗衡的力量。

    汉国早期,如光武帝刘秀及其后继者在位时,皇权对地方还有一定控制,但到了中后期,这些豪强大族逐渐掌握了地方实权。

    而整个汉国历史,外戚的影响可谓深远而重要。汉国就是建立在外戚之上的,而刘秀吸取了前朝(西汉)灭亡的教训,对外戚采取用而不重的策略,所以汉国一开始没有发生太严重的外戚干政。可是伴随着章帝的驾崩,外戚的时代就开始了。

    外戚专权所带来的后果就是,皇帝往往不得不依赖宦官来重夺权力,然而这却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宦官势力的壮大。汉和帝刘肇在夺回权力过程中,确实倚赖了宦官的支持。领导这一行动的宦官郑众获得了左右朝政的重要权力,并被册封为关内侯。

    如此一来,地方豪强、外戚和宦官集团除了各自对皇权构成威胁外,它们常常还相互勾结。

    有为了确保自身权力的稳固,外戚和宦官通常会拉拢豪强士族,以打击对其权力构成威胁的政敌。而为了谋取私利,世家大族也会与受皇帝宠信的宦官或外戚结交。

    这种乱象最终导致了汉国朝廷的黑暗与动荡。

    而现在刘辩(姜辰)出现后,根本就没有沿用之前的手段,而是直接掀桌子。

    现在宦官集团分崩离析,彻底覆灭。外戚……无论是之前的何家还是现在的唐家,姜辰都不理会,接下来姜辰要对付的就是士族,也就是那些豪门世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果姜辰成功了,那么,那些和姜辰作对的士族一定会灰飞烟灭的。

    所以,在桥玄看来,姜辰想要大小乔进宫,是对桥家的善意,如果拒绝就是和姜辰作对。而如果他们献上大小乔,可以在姜辰对付士族的时候幸免于难。

    如果姜辰失败了,大小乔在姜辰身边也不影响桥家的发展。毕竟,两个女人而已。

    ……

    “大小乔……”

    “有点意思。”

    “就不知道甄宓是哪个版本的……”

    “去冀州看看?”

    姜辰想了想,还是放弃了。

    毕竟,为了见一见甄宓专门的去冀州是不现实的。

    很快,姜辰回到了皇宫。

    “陛下,贾大人想见你。”唐瑛对姜辰说道。

    “贾文和?”姜辰问道。

    “是的。”唐瑛点点头。

    “行,我去见一见他。”姜辰点了点头。

    一刻钟后,姜辰见到了贾诩。

    “见过陛下。”贾诩行了一礼。

    “起来吧。”姜辰坐在榻上,问道:“文和,你有什么事?”

    “陛下,靖安司从关中传来消息,关中士族联合了益州刺史刘焉……”贾诩递给姜辰一份情报。

    姜辰打开看了一眼,问道:“文和,你说刘焉会出兵吗?”

    刘焉乃是西汉鲁恭王刘馀之后,他的老师乃是汉桓帝时的司徒祝恬,黄巾起义虽然被平定,但朝廷也因此元气大伤,摇摇欲坠,野心勃勃的刘焉乘机向朝廷提出“废史立牧”的治国之策:任命汉室宗亲和朝中重臣为州牧,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掌握一州军政大权。

    表面上刘焉的建议是为了解决各州刺史、太守卖官鬻爵,剥削百姓的问题,实际上却是为自己割据一方铺路,由于州牧掌握一州军政大权,朝廷又动荡不安,为日后军阀割据无视朝廷埋下了伏笔。当时益州刺史郤俭在益州横征暴敛,引起民怨沸腾,黄巾余党乘机发动叛乱,刘焉又听说益州有天子之气,于是乘机提出担任益州牧去整顿益州。

    朝廷任命刘焉为益州牧,命令他前去逮捕郤俭,然而刘焉还没到益州,郤俭已经被黄巾军杀害,黄巾军首领马相在益州称帝,谁知没过几天又被贾龙击败,贾龙击败黄巾军以后,迎接刘焉进入益州,刘焉在益州收拢人心,厉兵秣马,只待时机成熟就逐鹿中原。

    在东汉大陆,按照锦衣卫的情报,袁绍的出兵的时候,各方势力邀请刘焉出兵,这时的刘焉却拒绝出兵,因为汉中乃是益州门户,但却不在刘焉掌控之中,这对于刘焉来说是巨大的威胁。

    同时,上一次在第二世界的时候,按照毕男执掌的锦衣卫汇报,有一批刘焉的人进入了洛阳城。到现在都在监视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