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旧日音乐家 >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国”(下)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国”(下)(1/2)

    “嚓。嚓。嚓。嚓。”

    指挥台上的范宁朝后方作出指示,乐手摇响了第一乐章开场的雪铃。

    细碎、清冷、银光闪闪。

    木管奏响半音反复装饰,配以空灵的三度点缀,b小调的起始调性,似木橇碾碎了冻得发脆的冰雪。

    随后音乐转为正式的G大调主调,主题被圆号轻轻抛起。

    几个小节的轻盈乐思随风滑翔,很快被弦乐组接住,滑落到大提琴的怀中,成为一个从容而曲折的乐句

    “乐队的编制规模不大,在这个时代甚至算小了,开篇略有些怀旧古典气质,如一幅美丽淡雅的水彩画.”

    “嗯,呈示部总体而言,是极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语汇!想不到啊拉瓦锡神父不仅能写复古的赋格曲,能写预示未来的现代宗教钢琴巨著,他的浪漫主义灵感同样是有如神启!看来这几号头部人物的野心是统一的!”

    绝大部分乐评人都在心头评价着对这部交响曲的初印象。

    还真是,别看之前这几人顺着圣珀尔托新潮流,各种玩先锋派音乐,可到了最后这天,全部都拿回浪漫主义作品了。

    他们的目标和其他人不太一样,并不是如何在新风格中脱颖而出,或是如何在‘新月’中升得更高

    而是必须先求得一个,关于即将过去的浪漫主义时代的‘掌炬者’之定论!

    “只不过,‘天国’?”

    大家揣摩着这部交响曲的标题含义。

    与舍勒“九成新”上演的《夏日正午之梦》相比,《天国》更是一部全然崭新的、尘世间的人们从未得见的作品。

    它的开头听起来挺像一幅画卷:远离尘世的行旅,心旷神怡的阳光,奇诡的色彩如调色盘般在山川林野中绽开

    “天国.”

    部分有能力论及神秘的听众还多想了一层。

    近年来闹得人心惶惶的神降学会,那帮人对失常区的称呼,就是“天国”!

    会是巧合么?

    拉瓦锡神父当年在雅努斯行走时,可是采用铁腕手段震慑过假先知和假师傅的,后来则不惜以身犯险,亲自带队进入异常地带,为了关乎教会千年基业的“神之主题”。

    这段前前后后的历程,是《拉瓦锡福音》中记载的核心经义!

    难道说,“天国”交响曲是一部.关于圣拉瓦锡在异常地带行旅的“见闻录”?或“启示录”?

    音乐在流动。

    原本的古典和声与风景中,时不时会沁入冰冷的色彩,令人感觉周身置入冰窖。

    而乐队中突然传来的几声铜管的粗糙嗡鸣,就像猛然抬头望向风和日丽的天空,角落里却挂着几朵诡异的乌云。

    雪铃声伴随的主题重现,更鲜明的小提琴对位旋律则向上陡峭爬升,逐渐将音乐带入一种较高境界的氛围。

    这个境界是陌生的,大多听众觉得身心放松,可灵感更高的群体总是莫名其妙地不寒而栗,甚至感到毛骨悚然。

    在乐曲轻快的结尾段落,很多人觉得自己皮肤的温度都足足低了好几个度数!

    这篇美丽而诡异的音乐,由于过于引人入胜,灵性过于不自知地投入,似乎让肉体连自身的供血都淡忘了。

    也有不少乐评家在休整间隙,心中暗自感叹今年这届丰收艺术节实在是“卷”。

    普通的大师完全不够听了。

    这都些什么神级作品在互相打架

    还是从“七日庆典”前的预热期,就打得层出不穷的那种。

    “嗡嗡嗡——嗡——嗡——嗡——”

    第二乐章,范宁指示圆号吹出两组类似号角的序奏。

    C大调的旋律线条带着一丝呆板滞涩,随即,木管组在属和弦上展现缓步的舞曲节奏。

    由此,引出了这首谐谑曲气质娴静、却透着丝丝诡异的主题。

    在乐队梦呓般的弱奏背景下,被调高一个全音的小提琴组,奏出陌生、尖利、刺耳的乐句

    第二部分则是一段田园风格的旋律。

    朴实的下四度跳进与上五度音阶,再以颤音接续发展。

    带来闲适悠然的意味,宛如沉有胶片底色的旧时光剪影。

    但一切很快再度归于淡忘,加了弱音器的铜管、用弓杆击弦的提琴、增四减五度的运用、频繁出现的调外半音这幅画卷收尾后,种种怪诞的细节从听众脑海的记忆里放大并残留了下来。

    无法以意志为转移的残留。

    大提琴的声音忽地响起,第三乐章,近似柔板,自由的变奏曲式。

    这次的旋律变得唯美而沉静。

    即有属于摇篮曲的安详,又闪烁着星辰的璀璨与极度的感伤。

    “咚。”“咚。”

    低音提琴拨出特征的音调,摇篮曲的气质在主题的第二部分偏移,带上了潜在的安魂曲因素。

    在平静的陈述中,它始终潜伏,始终保持着最初的节奏,反复出现在低音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