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 > 第二十七章 曹操刘备进京

第二十七章 曹操刘备进京(1/2)

    朝散后,杨彪心中积郁,难以释怀,思来想去,还是打算去司徒府一趟。

    王允对杨彪的到来并不意外,甚至杨彪不来,他还要去见他。

    因为两人这段时日联络一应***要员,几乎到了集齐三公九卿的地步,而且在朝堂之上冒死劝进,可以说是铤而走险,富贵险中求。

    然而刘擎的态度,却泼了他们一盆大大的冷水。

    并当朝宣布,自己并无更进一步的野心。

    这么一来,可以说是他们重大战略决策的失误,更因为此举,将一个大大的把柄,交了出去,这可是堪称谋逆之罪,若是追究起来。

    此时坐不住的,不仅仅是王允和杨彪,文武百官,特别出现在劝进表上名字的官员,可谓如坐针毡,回府不久,他们便不约而同的低调前往太尉府和司徒府,最后因为杨彪的寻王允的缘故,竟有数十人,一齐赶到了王允府上。

    王允静坐首位,一言不发,这次重大失误,可以说是他和杨彪一手谋划的。

    王司徒,你倒是说句话呐。

    是啊,王司徒,我等当如何是好?

    大王会不会降罪我等?

    官员们七嘴八舌的说着,不担心皇帝的追究,反而担心着刘擎的降罪。

    王允自知沉默下去也不是办法,在座的诸位,都是以他和杨彪马首是瞻的,杨彪凭借的,便是过往的家族名望,以及及时站位,此举虽然有断尾求生之嫌,但众人眼中,杨彪的魄力与果敢,也被人称道,而王允凭借的,便是那一丝所谓的亲缘,颇受渤海王宠爱的貂蝉,是王允之女,虽是义女,名义上,王允还是能称呼一声岳丈的。

    诸位。王允缓缓开口,声音低沉。

    我与诸位,休戚与共,同进同退,我等虽对大王真义有所曲解,但此事尚未盖棺论定,今日,我便前去拜见大王。

    王允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但别说,经王允这么一说,对诸位大臣来说还挺受用,毕竟在他们眼里,王允是刘擎岳丈。

    杨彪回府之后,杨修当即迎上前来,甚至朝散回来时,还未及过问,杨彪便去王允府了。

    父亲,如何?

    杨彪摇摇头,无奈道:不容乐观。

    刘焉刘表劝进,虽未及时开口,便被刘擎堵了回去,不过我等劝进,亦被大王所驳,恐大王追究。

    杨修一愣,稍作思索,回道:父亲,此事无需担忧,大王不会追究。

    哦?为何?

    刘表刘焉具已入京,想必其余宗亲,也快了。

    修儿之意,是幽州牧刘虞,徐州牧刘备,还有新任的扬州牧刘繇,都在赶来雒阳的路上,不过此事与大王追不追究,有何关系。

    杨修道:宗亲齐聚雒阳,父亲以为他们此来,所为何事?

    杨彪眼前一亮,所为何事,今日刘焉刘表,已初露端倪。

    荆州益州相隔岂止千里,焉表二人能同时入京,说明有约在先,其余几位入京,也就这几日的事了。

    杨彪意识道,刘焉刘表今日虽然也被驳了,但如今看来,宗亲还有行动。

    而且是大行动!

    修儿,可有良策?杨彪历来相信自己儿子的聪慧,便询问起对策。

    杨修似早已想好,不假思索道:汉分十三州,宗亲有人,士族亦有人,兖州刺史曹操,历来与大王交好,其父嵩,乃在此次劝进表之上,不如让其召曹操前来,豫州牧黄琬,乃是父亲和王司徒旧交,还有京兆尹司马防,亦可联络,并州牧董卓,

    父亲可别忘记,董卓之父,昔日在颍川为官,与我等士家大族,还是有几分情谊的。

    杨修一口气罗列吹来,杨彪不由得敞亮起来,惊喜夸赞道:好!德谋之才,十倍于父!

    杨修又道:帝国大权,系于大王一身,劝进之路,绝非一蹴而就,或许,大王正在等二劝三劝呢。

    杨彪不由得点头称道,儿子所言,十分在理,他忽然想到,让受之道,若一劝进,大王便欣然接受,天下人虽喜闻乐见,却也难免有人会嚼舌根,而若是大王竭力推辞,而百官再劝进,宗亲齐劝进,甚至是十三州州牧刺史联手劝进……杨彪越想,越觉得激动,好似找到了事情的真相。

    方才还萦绕心头的忧虑,一扫而空。

    雒阳城东阳门,到了一队人马,其中一名小眼将军,正指着雒阳城的城墙,口沫横飞,手舞足蹈的介绍着,不由得觉得好笑。

    另一人怔怔的看着雒阳城,目光有些恍惚。

    犹记得,少时来过一趟,雒阳一众人,我记不得几人,还记得的,不过孟德和本初。

    说话的,正是刘备,再回雒阳,不由得感慨,昔日虽名为卢植先生门下学生,不过那时候刘备对自己的身份,十分不自信,雒阳的官宦子弟,甚至都看不起从边郡来的他和公孙瓒,曹操是个例外,所以他记住了。

    如今再来,自己已是徐州牧。

    听到刘备提起少时往事,曹操也是一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