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翔图书

字:
关灯 护眼
蓝翔图书 > 我比崇祯大一岁 > 新三百四十三章:活菩萨

新三百四十三章:活菩萨(1/2)

    赫丹巴特尔和喀嘞图都有一件宝贝,那是黄毅送给他俩的礼品——篓金雕花望远镜。

    他俩利用这个宝贝分别带领三百轻骑兵寻觅后金军大部队。

    赫丹巴特尔和喀嘞图等等千夫长、百夫长商量好了,发现后金军的前锋不超过一千,就率领全部人马扑上去干一家伙。

    然后就带领所有的人马绕过林丹汗的大部队往西转进。

    接下来是否再战,就得看看林丹汗跟后金军交手的结果。

    赫丹巴特尔和喀嘞图包括莫日根、胡赫鲁、舒尔图、都么合等等都是文盲,思维方式简单。

    别人真心对待,他们就愿意赴汤蹈火。

    反之,他们就会变成翻脸比翻书还快!

    原本的漠南大草原上是林丹汗、后金两大势力角逐,实力不济的部落必须选边站。

    赫丹巴特尔并不是对林丹汗心向往之。

    而是因为跟建奴有杀父、兄之仇,没得选!

    所以不惜千里迢迢往归化城而来。

    被林丹汗安置在势力最外围,赫丹巴特尔没有实力所以没有话语权,认了。

    这里距离归化城几百里,时时刻刻面临后金军或者投靠后金的左、右翼蒙古杀戮。

    幸好有黄毅联合大明宣大边军打垮了周边投靠后金的蒙古部落,才使得赫丹巴特尔部不仅仅立足且逐渐发展壮大。

    赫丹巴特尔和喀嘞图等等已经意识到,大草原上察哈尔、后金两方角逐的时期将要过去。

    黄毅领导的根据地势力必然崛起。

    以后的大草原是三方鼎立,还是两家相争,又或是一家独大?

    接下来的大战必然揭晓谜底!

    赫丹巴特尔原本是想协助察哈尔打败千里远征的后金军。

    看到了林丹汗的为人处世后,赫丹巴特尔相当失望!

    他都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察哈尔有十几万人口,出动了三万控弦人,瞧上去实力不弱于满蒙联军。

    人马数量不能说明什么,得打过才知道。

    赫丹巴特尔不可能在察哈尔背后捅刀子,两害相权取其轻,他心底里是希望林丹汗能赢。

    所以他不跟林丹汗翻脸,找机会打赢一阵讨个彩头再做计较。

    …………

    黄毅的人马也不可能在登州城驻扎太久,一直有人马陆续西归。

    刚开始时基本上是一个把总正兵押送俘虏和物资带领几千难民上路。

    用不着担心兵力不够,因为兴和军正兵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相同数量的辅兵随军。

    这还不够,还得在难民和俘虏中挑选老实且身体强壮的男子作为劳役。

    所以出动一个正兵把总,能够参与管理的实际人数肯定超过一千。

    不会有山贼、土匪敢动这样的队伍。

    因为有兴和车马行的四轮马车参与运输,老人、妇女和儿童沾光了,她们走累了可以坐车。

    俘虏和难民中老人很少,兵荒马乱一年有余,有可能是老人跑不动、不愿意跑,又或者是把活下去的机会留给了孩子。

    根据地需要人口,当然是能够劳动的人口,但是这只能心里想想,哪能把老人抛弃?

    黄毅要树立爱民如子的形象,要做这个时代的“伟光正”,当然要宣传尊老爱幼,表彰孝子贤孙。

    西归队伍将要穿过半个山东、整个北直隶和小半个山西,行程两千余里。

    长途漫漫,不仅仅能够锻炼兴和军的组织力和执行力,检验机动力,还能够向大明千万百姓展示兴和军的风采。

    兴和军从来都是高标准严格要求!

    制定的行军计划是平均一天走八十里,每六天修整一天,战士们包括辅兵即便都有三十几斤的负重,也能够做得到。

    老人、妇女和儿童都是一多半时间坐马车,一小半时间走路,他们用不着负重。

    想要争夺天下,就得把自己的队伍锻炼得更加强大,别家营伍一天行军六十里就怨声载道。

    兴和军一天八十里依旧军歌嘹亮!

    对于骑兵的要求更高,达到勇士级别的骑兵在配备双马的情况下要做得到一天奔袭三百里。

    西归的队伍旗帜鲜明,一路上穿州过府,刚开始吓得沿途老百姓东躲西藏。

    各级文教员组织起了宣传队打起山东快板!

    “老乡,老乡别慌张,兴和军从来不抢粮!……”

    “打叛军、打山贼、灭土匪,兴和军从来不扰民!……”

    “没饭吃、没衣穿,跟随兴和军有活路!”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渐渐的就有老百姓发现这支打着“兴和军”旗号的队伍真的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

    不对!不对!何止是秋毫无犯,他们还收留接收家里断了粮眼看着就要冻死、饿死的升斗小民。

    这简直是活菩萨啊!

    很快沿途老百姓就不躲着兴和军了,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